至于“飞虎”只能丢在原地不管了,朱桓心中暗暗祈祷它能顺水漂回武昌后就登上了“长沙号”,并第一时间向现场的汉军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谢雄、龚起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把东吴的前将军给抓了,考虑到两国现在没有交战,他们非常希望把这件事定性为“汉军对不幸遭遇翻船事故的吴军的人道主义救援行为”:
“朱将军,我们刚才鸣笛只是想问声好,毕竟双方离得那么远,喊话不太容易听见。”
“一派胡言!你们之前在荆州就是一边鸣笛一边冲撞我军战舰的!”可惜朱桓不太配合,而是非常生气地表示这一切都是汉军用“铁船的鸣叫声和铁炮”威吓吴军才导致的,“刚才你们还用炮口对准我们,明显是故意挑衅!”
由于说服不了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将军,最后谢雄只好破罐子破摔:
“来人啊!既然前将军说我们是故意挑衅,那我们就不能被平白污蔑!把他们都看押起来,不许随便走动,以防刺探我军机密!”
等抵达公安(发生了这么多事儿,肯定没空去作唐县了),谢雄就让龚起把朱桓一行送去战俘营,自己去找廖化请罪。
廖化听了谢雄的报告后一脸震惊地询问对方何罪之有,谢雄只好哼哼唧唧表示这不是之前双方已经议和了么,既然重新恢复了盟友的状态,不小心把对方的船弄翻了终究不太好。
然后廖化就深吸一口气,义正词严地纠正谢雄的错误认识:
“谢将军,须知去年双方冲突后虽然议和,但是我们并不能算盟友,只能算是休战,非但不能把对方视作盟友,还要提防对方的偷袭,毕竟吴军干这种事情轻车熟路,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是来偷袭你恰好被你发现了呢?
而且你只是向对方鸣笛致意,对方不清楚这种礼节跟你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过去大汉会因为蛮夷小国不通礼数而自责么?再者说,你当时看到对方因为自身操船失误翻了船,就立刻上前救援,防止他们产生更多伤亡,至于把朱桓他们看押起来,更是恰当之举。他们言辞激烈,态度蛮横,谁能保证他们不是心怀叵测,借着这所谓的误会来刺探我军虚实?你这是警惕性高,何罪之有?
倒是陛下让我们镇守此地,责任重大,对待东吴更要时刻保持清醒。他们向来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之事没少干。今日若因为一时的心软就放松了警惕,他日必定会吃大亏。至于那朱桓,等会我就用电台联系下陛下,看看是放回去还是看押在这里。”
谢雄满脑子“还能这么解释么?”出了廖化的公廨,然后碰到刚把朱桓丢进战俘营的龚起,后者正大大咧咧地东张西望,看到谢雄出门后连忙凑上来:
“太守有没有怪罪你?要是他不信你说的话,我就去跟他分说。”
谢雄摇了摇头:“不但不曾怪我,还说我们做的对。还说他会亲自请示陛下看看那朱桓是放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