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对了,高雄的原名是张雄。
张雄当初出凉州的时候听说要让自己换个名字的时候非常震惊,于是马谡就给他解释了半天他爹没死,他也没死,魏军也不曾知晓这些事情,但是如果张雄光明正大带着那些民夫出现在关中的话,万一不小心把他们父子还活着消息传到长安或者洛阳,那么他在洛阳的三个弟弟就要遭殃了。张合觉得马谡说得非常有道理,也决定让张雄暂时换个名字。
然后他老人家一拍脑袋,让张雄暂时改姓高。
高览的高。
在张合费尽口舌表示“不是把他过继给高览,两人关系没那么好”后,张雄就顶着这个化名去长安地区帮忙,徐质也跟着改名叫高质,两个属国都尉(季汉属少数民族管理的官员,这里做迷惑效果)作为民夫头子来到关中做辅助。
本来张雄觉得无非是带着民夫回家乡干活,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然而他碰到的第一件事儿就这么棘手,最后他不得不向杨仪禀报此事,杨仪觉得这事儿说来不大,便让张雄回去告诉民夫们安心帮百姓重建家园,大汉天兵自然会为他们做主。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右扶风的民众补种,尽管四月补种有些晚了,但还是比什么都不做要强,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亲人未必就全都遭了难,可能是单纯被魏军驱赶后到附近逃荒了,如果现在不赶紧补种,等那些难民返回家乡看着光秃秃的土地才是真的欲哭无泪。
这种说法最终暂时安抚了民夫们,不过不妨碍他们摩拳擦掌积极帮汉军占领右扶风,如果不是距离限制,他们很可能还会杀去京兆尹跟左冯翊(一部分民夫出身这两地),而三郡的难民也眼巴巴等着汉军打下长安好让他们能返回家乡。
一时间汉军居然成了最保守的那个。
诸葛亮本来还认为需要花些时间安定右扶风好稳固己方的补给线,但是很快就发现当地民众比当初凉州三郡的民众还要热情,毕竟当初天水郡等地的民众也只是主动打开城门、箪食壶浆,而右扶风的民众已经在主动表态要帮汉军运输粮食,打探消息了。
比如武功县的苏氏派去长安送信的信使就是这么被半路的民众抓获的,本来往年这个时候,就是借给这些民众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去拦住世家的车马。
架不住苏家的信使一路大大咧咧表示自己是苏家人,还让路上列队干活的民夫队赶紧让路。带队的民夫小队长以前虽然只是普通士兵,不过在凉州改造了两年,又天天给汉军干活,哪能惯着这种不知道哪里来的刁奴,立刻招呼着同袍把信使拉下来揍了一顿,顺带还缴获了苏家报告右扶风情况的书信。
严格意义上这封书信里只说了类似“蜀军自据槐里、茂陵以来,不以刀兵示强,反使民夫持耒耜入乡闾”、“今春所毁麦田,皆以双辕耧补种糜粟,耧铃之声昼夜不绝于野”、“若待来年麦熟,恐三辅百姓只知蜀汉不知魏矣”、“若待蜀军根基深固,则崤函之险,未足恃也”的中性话,没有什么准确的军情,更多的是表态。
这种言辞不过是世家首鼠两端的惯例操作,但在警觉性极高的民夫发现后,这封信就被层层上报到了诸葛亮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