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姐好坏,竟然偷看妹妹的信,其实这封信是魏明鼓励阿龙写的。
你都没跟人家龚莹表白,跟我算什么连襟,万一人家不答应你呢。
当人家面的时候阿龙很怂,回到燕京后他胆子又大了起来,直接用漫画对龚莹诉衷肠,虽然魏明没看到那幅漫画,但漫画家的浪漫肯定不俗。
雪姐没提龚莹的决定,估计龚莹也在犹豫要不要接受这段异地姐弟恋吧。
魏明立即写信回复,让她重点观察。
“但不要发表意见,我们没法为别人的幸福负责。”这是魏明的观点。
四合院能做饭,但没菜,地里面的萝卜和白菜还都是苗呢。
早上出来的时候老娘说晚上要做瓦罐焖牛肉,还特意骑自行车去买了瓦罐,魏明决定回家吃。
没想到今天梅文化也来了,还以为他是来蹭饭的,没想到他是来说结婚的事的。
“我们现在就想结婚了,不过需要云云让家里大队开个证明。”
这么急?之前说的是年前的。
魏明忍不住看了看云云的肚子。
梅文化知道他在想什么,把他拉到一旁。
“明哥,你听说过遇罗锦离婚案吗。”梅文化掏出一份报纸中青报。
魏明看了一下标题:“我知道啊,这一期《当代》还发表了她的作品《一个冬天的童话》,热度很高。”
遇罗锦是遇罗克的妹妹,这是热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名人效应。
其次她的离婚案也非常典型,因为受哥哥影响,遇罗锦劳教三年后又下放河北农村插队落户,无奈跟当地农民结婚,当时有很多这样的女知青。
过了四年,政策变化,为了重回燕京,她跟没有感情的农村丈夫离了婚,又通过关系认识了一个燕京工人,跟他结婚,这样才得以重新拿到了燕京户口,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不过她这次结婚是有目的性,功利性的,过了几年发现实在过不到一起去,又想离婚,离婚理由是感觉不幸福。
不过这次她的第二任丈夫可不那么好对付,人家不愿意放手,老子是工人,你以为是农民啊,随你拿捏。
这时候离婚可不容易,不仅是观念问题,而且步骤也非常多,要好多部门签字,稍微卡你一下就离不了。
而且这个男人也确实不理解,自己对老婆那么好,邻居谁见了不说好啊,她怎么就不幸福了?
就因为她看了流泪的电影自己看了想打瞌睡,她看着津津有味的自己根本看不进去?
就这?
于是这起离婚案持续了很久都没结果,媒体上都在报道,这在整个80年代初都是很轰动的一件事。
不过梅文化的重点不是遇罗锦离婚,而且最后一段,根据撰稿人称:9月10日,人代会通过了修订后的《婚姻法》,新的婚姻法对离婚步骤进行了简化,或许会让这起离婚官司出现新的转机。
梅文化担心道:“新的《婚姻法》是不是就要施行了啊,那自己岂不是就没法跟云云结婚了?”
魏明具体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正式施行,梅文化的担心不无道理。
“那你们就尽快领证吧,领了证,婚礼什么时候办就不急了。”
梅文化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而且领了结婚证,他就可以干更多法律允许的事了,不得不说,跟大舅哥相比,梅文化还算是守法公民。
魏明翻看了一下这一期《中青报》,当翻到最后一版的时候他发现,跟《婚姻法》一起通过人代会的还有《个人所得税法》,而且还详细介绍了征收标准。
全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含800元)的部分免税,超过800元的部分,分六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最高税率为45%!
这个年代普通人哪有月入800块的啊,所以其实个税法根本就没想收老百姓的钱。
不收老百姓的钱收谁的钱啊?
谁有钱就收谁的钱!
所以这个时候推出个税法,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华工作,比如清华北大那些高薪聘请的外教,他们的收入是很高的,超过八百月薪轻而易举。
个税征收范围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所以很不幸,魏明和梅文化这种暴发户也被囊括其中。
魏明把这个小豆腐块让梅文化重点看一看,啥时候个税法正式施行记得按规定缴税。
梅文化感觉天都要塌了。
“不是,好日子才过几天啊,怎么就整这事儿!”
魏明:“咋的,你不想纳税啊?”
梅文化:“我太想纳税了,每个月拿这么多钱,我心里也不踏实,可如果缴税,咱们的利润可就藏不住了,我就不信税务工作人员的嘴都那么严,万一被什么人物盯上了咋整。”
虽然媒体一直热衷于报道新天地的热闹,新天地模式的成功,但收益具体如何没人知道。
梅文化不是不想交钱,是怕露富,怕引来雷霆。
“明哥,有什么办法吗?”
魏明:“有啊,减少分红,每个月少分钱,比如你能分一万,就分一千。”
一千其实也够多了,但对很多大人物来说估计也看不上眼。
“那赚了那么多钱怎么办?”
“只能放账上,现在不是搞经济特区的吗,可以用于投资,把钱投到那边去。”现在深镇已经开始卖地皮搞房地产了,步子迈得很大。
另外魏明又教了他一招,以公司名义买东西。
“你不是想买摩托车了吗,这次就直接走公司的账,用公司的钱买,挂在公司名下,然后你用。”
梅文化豁然开朗:“早知道我应该用公司名义买房子的!”
这家伙悟性很高嘛,以后估计也是用公司的钱买私人飞机的主。
大家高高兴兴吃了许淑芬的瓦罐牛肉,听到大家的称赞,她又叮嘱儿子明天给小红带一些。
魏明笑道:“那你可得多弄点,她现在也爱请客。”
“哼,都是你教出来的。”
第二天魏明带了饭盒装了瓦罐牛肉去学校,云云也寄出那封让父亲开证明的信,这个没有难度,村领导现在都要巴结有个大作家外甥的许存茂,肯定一路绿灯。
倒是梅文化这边开证明的时候,街道的大妈都劝他晚婚晚育,25岁再考虑。
不过梅文化坚持,再加上有法可依,还是给他开了证明,但也塞了一些计生用品给他,并大谈晚生优生的好处。
梅文化根本没听进去,捏着那些橡胶制品一整天都在恍惚。
~
魏明去的时候宿舍里早没人了,现在大学里都有上早自习的,魏红宿舍里就有。
于是魏明直接找到了数学系的教室,在正式上课前把饭盒交给了魏红,让她中午吃。
她把饭盒一打开,周围几个小脑袋立即凑了过来,魏红大方道:“见者有份!”
一句话换来了一声声“红姐威武。”
没想到全班年纪最小的竟然成了班里大姐头,虽然很多人都是逗小孩的心态。
见老师来了,魏明也就撤了,他蹭过中文系、外语系、历史系甚至物理系、化学系的课,但数学系从来没有,这个真是完全听不懂。
中午魏明写到一点多,感觉到饿了才出来觅食,教职工食堂人已经不多了,不过恰好看到了平安叔和王选老师。
不过当魏明叫“王老师”的时候,魏处长提醒:“应该叫王教授。”
王选笑着摆摆手:“副的,副教授。”
刚刚把《伍豪之剑》印出来,王选就直接升了副教授,也体现出了北大的求贤若渴,要不然这个程序估计没这么快。
魏明又想到了《人民日报》头版加粗的那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就凭这一巨大贡献,一个教授也该给的。
平安叔和王教授现在形影不离,估计是要商量方正集团的组织架构了。
魏明没多问,下午早点上班准备去看团结湖房子的装修进度。
不过平安叔让魏明晚上来家里一趟。
魏明还以为要跟他聊方正集团的事呢,结果他问魏明想不想听演唱会。
演唱会?这个词距离魏明感觉好陌生啊,1980年也有演唱会?
他问:“谁的啊?”
“记不得名字了,是个日本歌手的,谷老师给了几张票,还给你和小红留了两张。”
魏明欣然接受,这下子跟霖姐总算有正经谈恋爱该去的地方了~
(昨天保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