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秦始皇又北征匈奴,南征百越,常年征战,军费开支犹如无底黑洞,完全不考虑国力民生。”
“除以上种种外,秦皇又不重视发展国家“生产力”,财政入不敷出,完全不考虑国家生产力几何,滥造“秦半两”……”
“《史记》有载:秦米至石千钱。如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怨沸腾,岂有不反之理?”
“在朕看来,秦始皇在位时,国家灭亡的种子便已种下。即便胡亥不继位,换成其他人,秦国衰败的命运也难以改变。”
说到这里,刘禅忽然想起来后世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朱棣二人的丰功伟绩,因何能达到?
说白了也是在短时间内透支了国家的未来。
在此二帝之后,明仁宗、明宣宗二帝,究其一生才勉勉强强把祖上欠下的“债”,给平了。
谁曾想国家刚有好转,大明又出了个“叫门天子”。
……
刘禅话落,诸葛亮同时起身道:“陛下圣明,老臣实在没想到,陛下竟对秦国之灭亡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刘禅听闻诸葛亮赞誉,摆了摆手说道:“这一切还得归功于相父,那日在宛城,您对朕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朕想通了许多事。”
诸葛亮脸上泛起一丝欣慰。
刘禅清了清嗓子,又接着言道。
“说完了秦朝,咱们再说说王莽篡汉建立的伪新朝。新朝为何覆灭?诚然,光武帝英明神武,宛若天神下凡,这确实是新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追根溯源,根本原因还是离不开‘钱’。”
张苞听得入神,不自觉向前凑近了几步。
“首先,王莽滥封诸侯,据记载,新朝获爵者多达两千余人,他们的俸禄加起来,竟占到了国家岁入的三分一,如此庞大的开支,国家财政怎能承受?”刘禅说着,微微摇头,脸上流露出惋惜之色。
“其次,王莽与秦始皇一样,在国家生产力本就不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频繁对匈奴、高句丽等三十国用兵,却并无太大战果。仅发民夫运粮这一项,便致天下骚乱。”
“再者,王莽推行‘五均六筦’政策,本意是想调控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可官府在垄断市场的过程中,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商税收入反而大幅度下降。”
……
话落,诸葛亮抚须长叹,“陛下所言极是,秦朝与新朝的覆灭本质上,皆因财政,致使国家崩溃。”
刘禅目光如炬,扫视众人,继续说道:“说完了秦始皇与王莽,咱们再来说说大汉。这一段历史,诸位都比较熟悉。”
“四十余年前,黄巾之乱爆发,天下大乱。”
“自那以后,地方诸侯拥兵自重,截留税赋,中央财政收入锐减,不足鼎盛时期的十之一。”
“与此同时,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已到完全失控的地步,地方豪强疯狂圈占土地,占地多达国家土地总量的七成。”
“如此一来,民田农税大幅缩水,各项税源丧失近八成,到后来,各州牧刺史纷纷割据一方,形成军阀混战之局面。”
“朝廷无“钱”,就只能空有其名,根本无力扭转局势,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