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第三代坦克(1 / 2)

良久,白杨缓缓收回目光,眼底的波澜渐渐平复,恢复了惯有的沉静。

他转过头,看向一脸期待的祁部长,脸上露出一丝歉然的微笑。

“祁部长,”白杨的声音平和而诚恳,“您的厚爱,上面的看重,白杨感激不尽。这份荣誉,确实……太过厚重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目光中带着一丝审慎:“只是,我心中确有一些顾虑。并非不愿为国效力,更非推辞责任,而是……”

白杨微微沉吟,接着说道:“我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资历尚浅。骤然获得如此殊荣,甚至与钱老这样的泰山北斗并列,恐怕……会在内部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和猜测。这对于当前团结一致,奋力攻关的大好局面,或许并非益事。”

他坦诚地迎向祁部长的目光,语气更加恳切:“更重要的是,祁部长您也清楚,我目前主持的几个项目,都属于高度机密。其具体内容和成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无法对外公布。”

“如此一来,我的贡献就无法摆在明面上,大家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却看到我获得了如此破格的待遇和荣誉……”

“这难免会让一些老同志,一些在一线默默奉献多年的科研工作者,心里产生想法,觉得不公平,甚至不理解。”

白杨心中清楚,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未来科技走向的核心技术。

一旦公开,足以震动世界,也足以支撑起任何荣誉。

但现在,它们必须沉在水底,成为国家最深的底牌。

在这些底牌无法掀开之前,接受“特级双院士”这样石破天惊的荣誉,必然会引来无数质疑的目光。

他自己倒是不惧非议,但他不希望因此给国家,给整个科研体系带来不必要的内部消耗和阻力。

祁部长静静地听着,脸上的郑重之色并未消散,但眼神中却渐渐流露出一丝了然和赞赏。

当白杨话音落下,祁部长身体微微后仰,脸上紧绷的线条松弛下来,甚至露出了一抹轻松的笑容。

“呵呵……”他轻笑了两声,带着一种“原来如此”的意味,“我还当你是有什么别的顾虑,原来是担心这个。”

他赞许地看着白杨,点了点头:“白所长,你能想到这一层,并且坦诚地说出来,足见你的胸襟和格局,确实非同一般。”

祁部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说道:“你说的没错,你的顾虑很有道理。在你的那些惊天动地的成果无法公开之前,直接授予你如此高的荣誉,确实容易引人非议,甚至可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攻击的借口。”

他放下茶杯,身体再次前倾,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语气却变得轻松而果决:“不过,这个问题,好办!”

白杨露出询问的神色。

“很简单,”祁部长一摆手,显得胸有成竹,“评选照常进行,你的‘特级双院士’资格,内部先行确认。相应的待遇,比如行政级别、生活补助等等,也即刻开始享受。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这个名誉称号,我们暂时不对外公开宣布!”

祁部长解释道:“也就是说,你实质上已经是‘特级双院士’了,享受这份荣誉带来的一切实际好处和内部认可。”

“但在公开层面,你依然是白所长,是总工程师。”

“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你的那些成果可以解密一部分,能够向世人展示你那无与伦比的贡献时,我们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正式公布你的‘特级双院士’身份。”

“到那个时候,所有的成就摆在眼前,谁还会有异议?谁还会不理解?”

他看着白杨,眼中笑意更浓:“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你担心的内部非议问题,也让你应得的荣誉和待遇得到了落实,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你的这份极致的看重和期望,也得以体现。你看如何?”

说完,祁部长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其实在这之前,他还真的有些担心,担心白杨年轻气盛,或是过于理想化,不能理解这其中的深层用意和复杂性,甚至可能会因为觉得“名不正言不顺”而产生抵触情绪。

没想到,白杨不仅理解了,还主动点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并且表现得如此通透和顾全大局。

这让祁部长对白杨的评价再次拔高了几分。

这个人,不仅仅是科研上的天才,在处理复杂人情世故和正文治考量上,同样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和智慧。

“先享受待遇,名誉暂缓公布……”白杨低声重复了一句,眼眸中光芒闪动,迅速明白了这其中的精妙之处。

这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维护了稳定,又给予了实质的肯定和支持。

他抬起头,对着祁部长,郑重地点了点头:“祁部长的安排,考虑周详,白杨没有意见,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

从庄严肃穆的部委大楼出来,午后的阳光有些晃眼。

白杨微微眯了眯眼,坐进研究所派来接他的伏尔加轿车里。

车子平稳地驶离,将那象征着权力与决策中枢的建筑抛在身后。

车窗外,京城的街道车水马龙,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蓬勃与躁动。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回放着与祁部长的对话。

“特级双院士……内部确认,待遇先行,名誉暂缓……”

这个处理方式,不可谓不高明。

既给了他应得的尊重和实际利益,又巧妙地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风波和非议,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期许。

国家,或者说以祁部长为代表的高层,对他寄予的厚望,远超他的想象。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白杨心中清楚,从接受这个安排开始,他肩上的担子,便又重了几分。

那些尚未公开的成果,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都将与国家的战略需求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并非是压力,而是一种被信任、被倚重的复杂情绪。

重生一世,他所求的,本就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推动这个国家走向更强的未来。

如今,他似乎正走在一条被高度关注和支持的快车道上。

车辆缓缓驶入研究所的大门,熟悉的建筑群映入眼帘。

门口的警卫看到车牌,立正敬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如今的白杨,在研究所内部,早已是如同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车子在办公楼前停稳,白杨推门下车,他的秘书兼助理小李已经快步迎了上来。

“所长,您回来了。”小李接过白杨脱下的外套,语气恭敬。

“嗯。”白杨点了点头,一边向楼内走去,一边随口问道:“我离开这段时间,所里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吧?”

“一切正常,各项研究都在按计划进行。”小李汇报着,随即又补充道,“哦,对了,所长,刚才军部那边来人了,说是要见您。”

“军部?”白杨脚步微微一顿,有些意外。

研究所虽然与军方合作密切,但通常都是项目对接,军方直接派人到他办公室指名道姓找他的情况,并不算多见。“知道是谁吗?什么事?”

小李连忙回答:“来访登记的名字是江望川,他说您可能认识。同行的还有一位……军衔很高,我看着像是两毛四的大校或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