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陈策的猜测是正确的,吉万之战后,美日两军固然加强了各个海军基地和补给基站的防御,但是他们的联合舰队并沒有因此回缩,反倒是加快了追击的速度。
至此,战役节奏开始为陈策和白崇禧一点点掌握过來。
吉万遭袭,对于美日联合舰队而言,损失大量的中型和小型舰艇固然令人心疼,但还在山口和金的接受范围内,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囤积在吉万的大量的补给物资以及油料被付之一炬,这些补给物资以及油料,是美日联合舰队为进攻台湾乃至琉球而准备的,因为其数量实在是庞大,根本不是短期内能够再次准备齐全的,所以有理由相信,即使联合舰队能够打赢帕劳和关岛之战,成功击败中国太平洋舰队并夺取帕劳和关岛,接下來,联合舰队也肯定会因为补给物资和燃油不足而无力立刻向台湾还有琉球发动攻势。
美日组建联合舰队对太平洋用兵,世人只看到美国和日本虚象上的强大,殊不知,尽管这两个国家都还维系着数量庞大的军队,实际上内里却困难矛盾重重,绝不似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的光鲜。
日本就不说了,尽管小泉敏一郎统率的东南亚日军这段时间表现十分突出,又是对太平洋用兵又是尽起大军发动马兰战役,但仅仅其本土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这一条,就足够将其打落一等军事强国的行列了。
相比之下,美国的情况似乎要比日本好上太多,但也仅仅局限于似乎而已,今非昔比,那个时空,美国因为几乎垄断了盟国主要国家以及中立国家的军事和民用市场,所以其固然承担着向盟国主要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的任务,又在欧洲和亚洲两大战场同时出手,实际上呢,美国人耍的是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把戏,非但无损国力,反而因为市场的无限需求而能够不断地更新设备产品,借此机会一点点的拉开和其它国家的科技技术差距,这个时空,固然,美国一度依旧扮演着向盟国主要国家输出军事援助的角色,但是因为学兵军军事和民用产业的异军突起,使得美国的绝大部分军事和民用产品性能都要弱于“中国制造”,于是乎,美国人的市场非但沒能得到扩大,相反还出现了缩水现象,虽然因为美国本国的需要美国的军用和民用产品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在失去其它国家市场后,美国的这种工商业形式就好像无根之水一样,越流越缓、越流越小,实际上已经在向“一潭死水”过渡。
美国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金是体会不到的,他也沒有这份洞察力,不过,从杜鲁门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致电给他要他“等等再等等”上,他知道,短期内,他是别指望国内能够为他补足吉万丢失的补给物资和燃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