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舌尖上的部落(2 / 2)

蘑菇用石头切成丁,与羊肉混合出鲜的极致。

花椒叶的麻爽也在滚沸中弥散,侵彻着已经松软的白色嫩肉。

两片薄荷,三枚块茎,煮沸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族人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另一口陶盆中,白腻的羊脂肪融化成了油,淡青色的烟扶摇直上。

榆钱儿站在一旁,看着哥哥用两根树枝在油中拨弄着。

身边的陶碗中是已经搅匀的蛋液,里面混合着略带苦味儿的蕨根汁。

嫩绿的刺老芽和香椿叶在蛋液里翻滚了一圈,身体被严严实实地包围住。

两根树枝夹住他们,在羊油中一划,立刻变得焦黄,明明太阳已经落山,却浮现出夕阳的色彩。

陶碗中堆积着炸好的刺老芽和香椿儿卷,诱人的味道终于让榆钱儿明白,为什么哥哥之前看到这些陶器会流口水。

另一个小陶罐中,枫树和桦树的汁水正在里面逐渐浓缩出精华。

水化为白雾消散,留下的是甘甜的枫糖,如今已经粘稠。

两根木头早早地就放在了地上,上面用石器凿出了一个个小眼儿。

用布捏着陶罐儿,将粘稠的糖汁倒进木头上的小眼儿中,等待着冷却成块。

尝过一罐儿桦树汁的榆钱儿吞了口唾沫,不知道这些冷凝的糖汁又会有怎样的甘甜?

可她的心思很快被另一种味道所吸引,切成了大块的块茎被投入到翻滚的羊油中,煎炸成黄色。

淀粉被炸后的香甜与众不同,但这却不是终章。

捞出后,剩下的大半罐枫糖被倒入油中,滋滋的声响不断传出,溅出的油花让榆钱儿吃痛,却舍不得离开,想要看看新味道的诞生。

糖与油的混合,是另一种粘稠。

当粘稠到在树枝上留下丝线的时候,炸好的块茎放入到里面,快速地翻弄着,让糖液包裹住所有的外皮……

族人们第一次知道饭原来还可以这么吃,单单是嗅,已经能够想到这些味道在舌尖上绽放时的美丽。

等待从沉默变为焦急,族人们敲着手中的陶碗陶罐,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老祖母欣喜地看着这一切,将今天分配食物的权利交给了陈健。

而陈健的回报,是滚沸汤汁中浇下的蕨根白汁。

含有大量淀粉的白汁在沸水中迅速凝聚成团,用纤维布捞出,软软的透明而滑腻。

小心地盛了一碗,似乎随时都可能碎开,不敢用一丁点的力气。

浇上一点酸浆草的嫩汁,配上几片辛辣的韭叶,加上砸碎的茱萸调出辣味儿,放上一点糖浆,配上两片薄荷,浇上一点儿炸过花椒叶的羊油。

入口的瞬间,辛辣中带着一丝麻香,味蕾迅速地绽放,血液流动加快,却更加剧了其余的味道。

于是酸浆草的酸味,枫糖的甜味,还有羊油的膻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味道,覆盖在微苦的蕨根凉皮上。

正要回味,却被薄荷叶的清凉取代,于是只有再吃一口,以体验那瞬间的感觉……

族里的老人们和牙齿不好的姨妈们都有一碗蕨根粉儿,里面还有半枚煮熟的鸟蛋。

春末的炙热被酸浆草和薄荷消散,辛辣化为额头的汗水,苦味儿留在齿间和甜味抗争。

她们吃过几口,急忙叫来小孩子,喂给她们,让她们也感受这奇异的味道。

成年人们则每人先喝了一碗羊汤。

鲜,本来就是羊的味道,配合上带着春雨味道的蘑菇,更是激发着人的食欲。

狼皮被烫的不断伸着舌头,却在喝完了一碗后又盛了一碗,里面还有一块煮熟的羊肉。

从没吃过煮肉的他,发现了一种和烤炙不同的味道,略微的甘甜,也更加的嫩滑。

旁边的陶碗中,炸得金黄的、裹着蛋液的刺老芽和香椿儿,更是孩子们的最爱。

外焦里嫩,虽然略带羊肉的腥膻,却无伤大雅。

油浸入到嫩芽当中,这是方圆百里内,香椿素第一次与油融合。

却天生相契,入口回甘。

榆钱儿吃了一团刺老芽,便将目光转向了那碗块茎。

哥哥用两根树枝夹起一块,上面粘稠的糖汁伸成长长的丝,孩子们拍这手叫好。

那丝线却越来越长,孩子们不再喊叫,盯着丝线生怕断掉。

终于断掉后,却又发出了一声叫好声,好奇地学着陈健的样子,用树枝扎起一块,将糖丝拔的老长。

入嘴后,更是糯软甘甜,化掉外皮的糖,舌尖一抿,细砂般的块茎涂抹在舌苔上,寻找着甜的味蕾。

欢声笑语在洞穴中回荡,陈健所喜欢的味道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暂时相聚,又互相组合,流连在唇齿之间,荡漾于舌尖之上。

缤纷中,唯独少了一味叫咸的兄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