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的话,显然给了张一鸣深深的触动。
直到多年之后,张一鸣已经完成对yy网络科技旗下那家专业的人工智能推送子公司的mbo之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念念不忘地转述了那天顾诚对他的当头棒喝。
所谓mbo,就是“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也就是公司的ceo这些人,从董事长、股东会手上把公司的大股盘下来,从而实现公司经营权、控制权和所有权的统一。
“传媒、教育、娱乐,这一切产业,归根到底是咨询和内容、从生产者的人脑灌输到消费者的人脑的过程。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拘泥于印刷、出版、网络电子展示这些模式。要从头到尾梳理整个产业在某个历史时代的最瓶颈环节是什么,最稀缺、也拥有最高附加值的环节是什么。而我们yy网络科技要重点提供的,就是这个最稀缺、最值钱的一环。至于其他苦力活儿,完全可以交给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配套商嘛。
终有一日,我们连小说都不用生产,让苦力们去写好了。我们连电影都不用拍,让苦力们去拍好了,我们只负责帮助其络商用化进程提前了大约两年,所以移动互联网app的生态发展也随之提前两年,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何况手机版yy或者微信的需求瓶颈也仅仅只是网速,而非手机性能手游类产品才是最吃手机性能的。因此只要网络质量提前两年优化,哪怕硬件差一点儿,这些im软件也能顺畅地跑。
……
当然,所谓的“在内容产业呈现胶着竞争状态”,只是说的总体大趋势。是指那些量大管饱的小白游戏小白网剧小白网文方面,yy娱乐的营收并没有和对手拉开差距。
但是在质量上,一贯秉持小而美、坚持不向商业妥协的yy娱乐,还是颇出了一些精品的。在音乐领域,国内有许松之流的新原创音乐人被发掘、签约;在日韩也颇多新人solo创意者投奔了yy云音乐的麾下。
除了“华夏好声音”和“k-pop-star”、“akb48”之外,yy影音部门在刘慧、林志凌、高大松的运筹下,又扶持资助了好几项小众、专项的音乐选秀、研讨节目。
相比于“华夏好声音”,这些新节目或专注于摇滚,或专注于民谣,或专注于嘻哈pop,总而言之都是只专精一种风格的细分市场先行者。
这些节目刚出来的第一年,乃至第二年,毫无疑问都是要为顾诚赔点钱的。毕竟一个国家的国民音乐欣赏素养,不是那么快容易培养起来的。09年的国人,哪里会在乎自己听的音乐是什么流派、什么风格?至少10几亿国人都只要音乐听着顺耳就行了。
历史上摇滚民谣嘻哈这些细分市场的窄众重垂、深耕细作,怎么也得2013年之后才冒头、2015年后才培养起愿意掏钱的市场受众人群。如今即使顾诚致力于提高国民欣赏素质,先赔本赚吆喝三年,那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幸好,如今放眼国内,也就顾诚赔得起这每年十几亿人民币的开支。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连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都需要有洛伦佐.美第奇这样的大富豪赞助,才能流芳千古。
顾诚已经是亚洲首富了,花点儿钱,被后世之人以“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总设计师”铭功史册,貌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音乐、游戏领域,在电影产业这个顾诚当年起家的地方,他也颇投资了几项情怀之作。
2008年年底,顾诚就找到了已经在前一年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语圈导演一哥、湾湾的李桉导演,拿出一个从好莱坞买来、被他自己高屋建瓴魔改了一番的本子,跟李桉讨论合作。
或许是因为顾诚本人也拿出了《三丁目的夕阳》这种囊括了包括金麒麟奖在内的多项东京国际电影节奖项、更是血洗了扶桑电影学院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