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迫,你现在就去安排吧!到了礼部,凡事多看多听多学多问一些为什么?”李世民看了李承干一眼,道:“这是你妹夫过的话,朕觉得有道理。”
“父皇放心!”李承干激动得面色有些潮红,他深吸一口气道:“帝国的功臣,帝国的勇士不容轻忽。儿臣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绝不负您之所望。”
看着李承干的表现,李世民满意的了头,在他眼中李承干一直少了一股锐气。
这也怪不了李承干,谁让他头上还有一个牛逼的人物呢?常年被李世民这样的人压制着,李承干反倒是没有了少年人最需要的锋芒,但是秦风的出现却成为了他转变的一个契机。
至少从战场上归来以后,李承干在面对李世民这个让他敬畏的父亲时,表现会变得不卑不亢起来,王者之风也会日渐成型。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李承干年纪,便是展露出了一代雄主的潜质,大唐的强盛看来能够在他的身上得以延续。
李承干的转变李世民是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他为什么会改变也了然于胸,这也使得李世民更清楚的知道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老子英雄儿好汉,我李世民称雄半生,也相信我的儿子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相信他比他老子强上十倍、百倍、万倍!也相信我的儿子会以言行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为大唐的百姓造福,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强盛。”李世民重重的捶了李承干的胸口一记,直把李承干打了一个踉跄,可就是这一记重捶,却让李承干豪气万丈、斗志昂扬。
男人,不像女人细腻,更不会让华丽的词藻去明什么。可这种肢体语言,有时候却比世上最好的形容词都要强。
就像现在,李承干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欣赏与鼓励!而李世民同样看清了李承干的决心与担当。
“做好这件事,朕请你们两个家伙喝酒,咱们一醉方休、不醉不归。”李世民整理了李承干有些松散的对襟,笑着承诺道。
“好!儿臣这就就去将咱们的大功臣接回来。”李承干也笑了,他知道李世民指的另外一人是谁。
纵观史上李承干之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李承干不足6岁时,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李承干1岁时,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李承干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李世民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有人猜测李承干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哪怕后来承干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李承干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而李世民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流传下来的法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是据就在承干去世后的这一年,唐太宗写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无论是惟见秋菊缀花丛的寂寞冷清,还是别鹤、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无不在暗示着李世民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李承干已逝,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李承干之变之死,李世民却又有着太多的责任,作为一个父亲,他对爱子们一视同仁不错,可他除了父亲这重身份,还是一个皇帝,皇权是独一无二、是唯我独尊的存在,对于这个位置,不动心的又有多少人呢?最终,他的一视同仁让其他儿子会错了意,让李承干误以为自己地位难保,也让李泰、李恪对太子之位发起了冲锋号,使得兄弟离心离德、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再一次上演,虽无玄武门之变之血腥,可却也差不到哪里去,想必那个时候的李世民,也终于明白李渊当时的心境了吧。
而现在,有了秦风明里暗里的提醒,以及父子“将相和”后,李渊毫不言讳的直接警告,让李世民蓦然惊出了一冷汗,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而忽略了孩子们教育的他才发现,自己正一步步的把儿子们推向难以回头的深渊。
好在亡羊补牢,尤未为晚!
李世民已经开始补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