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下令。让明军在半途中依托河流挖掘壕沟,修筑寨墙,堵住了南路九万多大越军,使得大越军进退不得。
城内的大越军杀出,企图接应南路大军撤回城内,却被明军利用工事挡住。遭到炮轰、乱箭和枪弹打击,城内的大越军被打退回去。
北面的莫敬宇和白文选也率军南下。抵达东京城下,同琼州军一道,完全堵死了大越军。
南路阮氏大军追赶上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粮食补给又被断绝,大越军主力不敢再战,斗志丧尽,沿着红河一路向上游逃去,狼狈逃回了清化郑氏老巢。阮氏大将阮有进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和一百战象跟在后面掩杀,直杀得大越军溃不成军,遗尸千里,红河水的颜色真正被染成了红色,成为名符其实的红河。
一六六二年二月十日,也是农历腊月二十二日,明、阮、莫三路大军围攻东京,上千门大炮轰鸣的气势震撼人心,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的直射火炮压制住了城头大越军的大炮,联军趁着大炮压制,修筑土台,构筑臼炮阵地,用开花炮弹轰击东京城墙。
城内郑主的大越军虽有选还真是一肚子气。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今年因为琼州军去了选拱了一下手。面对大明大学士。内阁首辅大人,白文选这个藩王还是要尊敬首辅大人的。
就在这时候,有快马来报:“王爷!各位大人!鞑子大将杨遇明从广东出兵了!要进入安南迎接郭大人!”
郭之奇冷笑一声:“看来本官面子还真大!孙延龄没派人来接本官,倒是尚可喜很热情!”
能把大明首辅抓回去,那可是仅次于抓住永历的大功。孙延龄从安南使者那里听说此事之后,觉得这个功劳太大了,不敢自己独吞。结果还没等孙延龄有所行动。尚可喜和洪承畴那边就急着抢功,派遣杨遇明去“迎接”首辅大人。
真实历史上,前往安南“迎接”大明首辅的清军将领是李栖凤,可是李栖凤在之前的王新宇偷袭广东水师之战中,中炮身亡,因此变成了杨遇明来接人。
白文选听说杨遇明出兵的事情,大吃一惊,把刘启拉到一边,在他耳边轻声问:“你们琼州主力尽出,那洪承畴可不是好对付的!若是次贼趁机攻打琼州,你们可有办法应付否?”
刘启回道:“多谢王爷提醒!我先让提督夫人率兵回去,再调遣舰队沿着海岸线巡弋,防止鞑子偷袭!本官留在这里,还有事要处理。”
白文选笑道:“本王已经来不及回选、郭之奇和一批官员,登船返回琼州。三千明军也跟着回琼州,三万安南籍的明军,却被留在这里。
刘启把这三万安南籍明军组织起来,告诉他们:“你们以后就编入我们南洋公司护卫队了!今后你们是南洋公司驻安南分公司的武装护卫人员!我们要在这里开发煤矿,开办公司店铺,你们今后的任务,就是保护这里的公司财产安全!至于军饷,一个月二两银子,我们一分一厘都不会克扣你们!”
三万安南籍明军发出一片叫好声。自从李定国败退贵州云南之后,这些安南籍明军就成为了没有人管的没人过问的弃儿,在安南当地,他们依靠家里供给的粮食和铜板过日子,有些无家可归的士卒就干脆打劫偷窃。咒水之难前,安南对大明还算客气,这些士卒犯了法,郑主也不敢管。但咒水之难后,郑主得知后:你大明的皇帝都被人抓了,我抓了你的首辅,扣押了你的兵又怎么样?于是这些安南籍明军就遭了秧。
现在有人要养活他们,还给他们发军饷,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啊!
“好!现在你们立即出兵谅山,给我把鞑子的军队挡在谅山外面!”刘启一声令下。
明军浩浩荡荡出发,在过年之后,这些安南籍明军在谅山从杨遇明的清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明军凭借着地形挡住了清军的进攻,迫使清军不得不退兵。
但是还没等刘启去和安南人谈论开发矿产的事情,安南人自己之间却闹起了矛盾。
对于到底是谁“勤王”的功劳最大,阮氏和莫氏争论不休。阮氏认为,自己出的兵力最多,歼灭的郑氏军队人数最多,理应自己是第一功臣;而莫氏认为,自己距离东京最近,也是在阮氏之前抵达东京,而且如果没有莫氏大军牵制,阮氏根本无法北上。
黎维祺面无表情坐在大殿之上,看着“麾下”两位“藩王”争论不休,心中郁闷到了极点:刚刚赶走了郑主,又要新来一个新的“曹操”,也不知道阮家和莫家谁会当这个“曹操”,总之没他黎维祺的什么事情,傀儡皇帝还是傀儡皇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