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孤儿寡母(1 / 2)

明末洪英传 归去来栖 4418 字 2017-05-08

村人走后,殷士通问道:“爹咱们真要迁居县里啊?”

“是啊,老头子,咱要迁走了,这地咋办,这房子咋办?”老太太也跟着问。

“嗨,娘,他大伯,眼下咱村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税倒是一年比一年多。有点儿门路的都出去某生了。咱家中儿这几年做点儿小买卖,在外面有门路,迁出去肯定过的比在这小地方强啊。”

“嗯。”老爷子微微点头,“明年的税要还交不上,咱们也难保不落个卖地的结果。迁就迁吧!不过,不是县里,是迁去太原府。”

“啊?!”殷老爷子这一句,还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惊得在场是七荤八素。

好么,要么死活不搬,一搬就搬到太原府去。

这时代可不比现代,就是出趟国,也最多十来个小时而已。这时候,有人一辈子也未必出回村子,更何况是跨了无数村县,走出平阳府,直奔更远的太原。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殷老爷子不定在心里有过一番怎样激烈的斗争。

做了这个决定之后,殷家就开始卖地卖家里带不走的大件儿家当。还让殷得中带了银子先行去太原府置办屋院。

殷复声则看着那些番薯,甚是惋惜。

这么多番薯却不能种植,岂不白白失去一次机会。

殷复声仔细琢磨,他想到一个人,便是村里的陈家。

陈家有个陈大牛,他是儿时村里的小土匪。

陈大牛比殷复声大四岁,生的又高又壮,身上有把子力气。小时候他是村里的小孩儿头子,为人也算仗义。只不过,命不大好,爹死的早,家里陆续出意外,如今全家就剩下他和他娘。孤儿寡母的,家里田产该卖的卖了,只剩下一两亩地,根本不够活。陈大牛有时去给地主家种地赚点儿辛苦钱,贴补家用。

整个陈家穷的叮当响,都快二十了连个媳妇也讨不下。

之所以选择陈家,一是觉得陈家可怜,番薯比麦子耐活的多,种番薯更实惠。另外,就是,陈家没有老一辈人,接受起新鲜物种更快。

于是,这天一早,殷复声便叫上殷得安带上一筐番薯,要去找陈大牛。

一出门正碰见珠儿,“二哥,三哥,你们去哪儿。”

“我们把这些东西给大牛家送去。”殷得安道。

“我帮你们拿!”殷梦珠也跟着一起抬竹篓。

这殷得安和殷梦珠是同年同月生,只相差两天而已。俩人今年都是十二岁。

殷梦珠很乖巧,比起他哥殷得中强许多,可是,许氏重男轻女,再加之生珠儿的时候难产,就更不待见珠儿了。对珠儿是非打即骂。总拿别人家女儿和她比,说她长得比谁家的丑,脑子比谁家的笨,总之,哪哪儿都看不顺眼。

都说孩子在父母眼里是最好的,可许氏对珠儿,的确是个例外。

可怜这珠儿生性善良,聪颖伶俐,样貌也还清秀,可就是投错了胎。生生被许氏骂的胆小怕生,尤其在许氏面前,更不敢多言,生怕一不小心说错什么,又叫她娘不高兴了。

许氏见珠儿帮着抬竹篓,狠狠地道:“帮什么帮!一筐土疙瘩,当宝贝是的……。这是女孩子干的活儿吗?瞧人家春凤儿,没事儿秀个花儿,缝个衣服啥的,你会啥?啥也干不了!笨死你!真不知道是谁生的?!”

殷梦珠听了,没说话,眼圈泛着红。她分明记得上次,她没有及时帮大哥殷得中拿东西,被她娘狠狠地抽了一耳光。这次主动帮着拿了,怎么又被说?

珠儿搞不懂,她手里抬着竹篓,不知该怎么办。

“珠儿,我们俩就够抬了。”殷复声说着,伸手拉住珠儿的手,说道:“走吧,咱们去找大牛哥玩儿。”

看着三个孩子离去的背影,杨氏甚是心疼珠儿,劝道:“珠儿这孩子聪明着呢。你看她和安儿一块儿跟着咱爹念书,可比安儿识字都多呢。”

许氏一撇嘴,一脸不屑,“识字有啥用啊?她爹识字,连他的秀才,都得靠我们不识字儿的中儿花钱买。这有本事啊,可不在识不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