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苏真。
“苏道友不愧是月河宗的一代传奇人物,今日若有明悟,来日月河宗必将再添一位擎天栋梁。”
有倾慕苏真的女子,美目中露出惊艳之光,忍不住开口赞叹,让一众月河宗长老目中的羡慕立刻变成了得意与自豪。
可在此时,那日河宗领头的老者,一捋胡须,微笑说道。
“就是不知,今日的主角,苏道友的师弟乔远,又有多少明悟,比之他又如何?”
这番话初一听没什么问题,可仔细想想,却是包含祸心,让不少月河宗长老脸上的得意瞬间消失,转而化作了阴沉。
沉默了片刻,燕尘子等人正要开口反驳时,台上墨阳子却是一步跨出,出现在了花台百丈高的空中,右手一挥,其手中竟出现了一杆狼毫大笔。
“祈天福,信天运,我辈修士,得为天佑,墨某修道七百余载,常入凡世,锤炼本心,遍阅九州人间,熟读四海书卷,故此感悟出了诗词文道。”
随着话语而出,墨阳子右手抬起,双指操控狼毫大笔迅疾在天空中落下了一道道痕迹。
以天为卷,以气控笔,以灵蕴墨,以神作诗,只是那么寥寥数笔,那蔚蓝的天幕上竟出现了一个个足有千丈大小的墨黑文字,连在一起,化作了一句诗文。
“寻道常路,问心之世!”
说是诗文,也并不太像,反而像是一种人生感悟,让人一看,就似在墨阳子身上看到了一个个重叠的虚影,那每一个虚影都是他经历的一生。
墨阳子的道念与南松子的道念大不相同,不但那诗文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那种玄妙的仿若大道的感觉,每个人都能清晰的感受到,就连山下的那些炼气筑基弟子,亦是如此。
而且,那墨。
“此人不愧是封阳门数千年来最惊艳之人,居然真的以这种分身之法,凝聚出了如此厚重的道念,只是此法虽然巧妙,但也有弊端,分身太多,难免会让道念驳杂,不利于以后修炼。”
南松子目中首次出现了凝重,内心喃喃,其背负身后的双手不自然的握紧了起来。
五月峰上,乔远与段天固等人亦是抬头看向那道。
没有人知道,就在墨阳子抹去文字,收回道念的刹那,五月峰上,乔远浑身一震,目中的迷茫顷刻散去,爆出了明亮的精芒。
“回首一望华云初,今年少,负酒囊!问心……问心……,回首便是初心,我的初心是……”
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急速闪过,清风寨时的年少时光,第一次见到修士时的激动,曾壮志凌云的说过,要成为仙人,曾暗暗发誓,要弄清楚的自己的身世,找到自己那不知生死的父母,还有……那一个青涩年华的承诺。
乔远缓缓闭上了双目,脑中画面越来越多。
这一幕他自己感受,似只是单纯的回忆从前,可落在别人眼中,他便似进入了某种奇异的状态,周身气息收敛,一股缥缈玄妙之意萦绕周身,比刚刚苏真明悟,还要令人感受真切。
也就是他闭眼的刹那,花台上,墨阳子似心有所感,蓦然转头,目光直指五月峰峰顶……那闭目的乔远。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