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城,冬雨淙淙。
混乱的人潮从西城门涌出。
“让开,让开,都他妈让开,让大人先走。”
全幅武装的家丁用皮鞭刀背抽打本部或是他部的营兵,给武将开路,保护女眷孩子冲出城门。
应该峨冠博带的文官脱下官服,换上便衣,带着家小也试图混入其中。乱兵们逮住文官杀掉,抢走女人拖到路边,光天化日之下施以暴行,裹上一身泥水。
部分乱兵见暂时走不掉,索性散入各个街区中,对桂林城进行最后一次搜刮。
乱兵在施暴,妇幼在嚎哭,泥泞把一切染上灰色,一如这昏暗的天空,贴切诠释了当下的大明朝。
桂林留守瞿式耜站在城楼上,任凭雨水打湿全身,满心悲凉。
“朝廷以高爵饵此辈,百姓以膏血养此辈,不想今日作此散场。”
瞿式耜中军徐高拉着桂林留守的衣袖,满脸焦急。
“御滇营和楚军全都崩了,阁部,阁部我们也走吧。”
瞿式耜缓慢却坚定地挣脱徐高的手,“我是桂林留守,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自丁亥(1647)三月已拼一死,今日正是死得其所。”
徐高双膝跪倒,声泪俱下,“阁部……”
“带上我的信去梧州,告诉天子,我尽力了。”
见徐高还是不起来,瞿式耜急得直跺脚,“快走,再晚你也走不了!”
徐高给瞿式耜重重磕了三个头,下城朝梧州而去。
自九月孔有德突破曹志建的镇峡关,广西明军在桂林接近地抵抗近2月的时间。
孔有德经灌阳攻克阳朔,迂回桂林东南侧翼,切断桂江水运通道。
严关正面的鞑靼人再从北面缓慢却坚定地压过来,桂林城的北、东、南三面已被包围。
御滇营和楚军的溃军乱兵丢弃辎重,出城后向西,在唯一的生路桂林—柳州官道上向西南狂奔。到傍晚时,偌大的广西省会已几乎空无一人。
瞿式耜整理好衣冠,端坐在留守府中,等待最后时刻来临。
夜晚,新任两广总督、瞿式耜关门弟子、张居正曾孙张同敞从东面撤到桂江,将所剩的残军交给部下指挥突围。张同敞本人泅水游过桂江,进入桂林城,欲与老师同殉。
第二日清晨,大队留着辫子的避雷针、红缨白帽、圆形檐帽开进桂林,俘虏瞿式耜、张同敞。
南明擎天柱塌了。
瞿式耜中军徐高突围未成功,被鞑靼兵俘虏。
靖江王父子未逃,与府同殉。
孔有德迈步走进靖江王府,踌躇满志,顾盼自雄。这里以后该叫定南王府了。
……
十一月,梧州城的永历皇帝在同一天接到广州、桂林两省会失守的噩耗。
当月十一日,宫廷后妃、朝廷大臣、禁卫军及家属上万人仓促登船,匆匆离开梧州,沿珠江上溯,再次向高一功、李来亨驻扎的南宁转进。
在广东时,永历朝廷各部门大体完整,能维持朝廷的架子。撤退中,很多臣子绝望了,挂印而去,朝廷自此星散。
马宝不愿投降,也没追随皇帝去南宁,与多数将军一样,率残军入山打游击,等待时机。
肇庆参将宋裕昆以城守营投降鞑靼人,李元胤终不能抗,率残军撤离肇庆,追赶皇帝的步伐,向南宁撤退。
德庆州总兵董方策原打算率亲军入罗定州山中,与罗定总兵广东人罗成基会和,继续在山区坚持抗战,一封来自贺州的信让他改变了主意。
方以智站在山顶,看着江面上混乱的船队,满心悲凉。清风拂过,吹起他的僧衣。
方以智双膝盖跪倒,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与永历诀别,转身向南而去。
……
桂林城东南直线距离武臣子的尸体飘满浔江,在波涛中浮浮沉沉,向下游飘去。
马吉祥、庞天寿、李元胤、林时望护卫御船历尽艰辛冲出重围,逃出浔州修罗场。焦琏未能逃出,全家被陈邦傅抓获。陈焦二人是儿女亲家,陈邦傅没有任何怜悯之心,焦琏全家成为献给孔有德的见面礼。
李元胤的军队主要在后队,这会全完了。回望浔州城,元胤仰天长嚎,“陈邦傅,我要扒了你的皮!”
惨淡的永历朝廷继续向西,到南宁府才停下。
永历检点残军,脸色惨白。
随扈的近万军队只剩下三千多人,其中以辽东人林时望的勇卫营残部较为完整。
林时望是黄得功的部下,出身就是崇祯的禁军勇卫营。
老勇卫营弘光年在芜湖大营解体,庞天寿以葡萄牙士兵为基干重足勇卫营,林时望自行募兵也加入其中。
对控制朝廷的马吉祥来说,这支部队并不可靠。
马吉祥设下鸿门宴,请毫无戒心的林时望上船做客,席中砍死林时望,夺取禁军兵权。
李元胤愈发心寒,他与马吉祥是政敌,再待下去更是难逃一死。
元胤辞别皇帝,带着最后200多残兵,南下翻过分水岭,进入海南明军势力范围。
守序将钦州灵山县分给了朱统鉴、上官星梧等部义军,李元胤向守军出示皇帝诏命,表示自己去钦州整军勤王,顺利通过关卡,进入钦州城。钦州如今几乎是座空城,百姓全被移走了。
元胤五弟李元泰闻讯从太平府中越边境率军与义兄会和。几年前的派出的这支小部队协助当地明军和土司打退越南高平莫氏侵略军,此时增援而来,对李元胤不啻于久旱的甘霖。元胤在钦州收取太平府土司兵,军势稍稍复振。
过了一段时间,海南留守知州周瑾向李元胤交接钦州大印,“我们大统制说,南阳候一路征战辛苦,我们让出钦州城给将军,供将军养兵。”
李元胤于绝境中收到这份大礼,激动地快要说不出话了。
“周太守,哦不,周兵宪离开州城去哪里?”
周瑾一笑,他卸任知州,被提拔为广东按察佥事,钦州兵备道。
“钦州四军,周某驻哪一部都不合适,大统制命我去大风江口的城堡屯住。”
大风堡位于钦州东南大风江口,与钦州城山势隔绝,是一片独立的海角。周瑾直属部队只有200人,守序将海角一带的几十个村子,4,5000人口划给他,作为直属领地养兵。
“钦州有四部兵?防城和龙门港有邓耀,灵山有朱统鉴,钦州是本爵的,还有哪部?”
“贵爵的老相识,德庆守军董方策也会来钦州,我们把他安置在州城东面的平银堡。”
李元胤叹气道,“宣平伯也来了?父亲留下的故人没多少了,请兵宪转告宣平伯,本爵对他的到来万分欢迎。”
“下官一定转告。另外还要告诉南阳候一个好消息,安肃伯(李建捷)正在路上,贵爵三兄弟很快就能团聚。”
李元胤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乱世中再没有比亲朋好友团聚更让人高兴的事了。
周瑾躬身抱拳,“南阳候,钦州一地有多支驻军。请贵爵整顿部伍,善加安抚士卒,切莫再与周围友军起了冲突。大明朝就剩下这点兵,实在不能再内耗了。”
李元胤原本也是个内斗小王子,手上友军的血一点不比别人少,闻言老脸一红,“兵宪放心,本爵会尽力弹压。如果有些许摩擦……还请兵宪出面调解。”
“此本官份内事。”周瑾应承下来,继续说道,“钦州城还有些粮食,够贵爵部下吃上数月。我们搬走了钦州百姓,土地都空出来,请贵爵抓紧安排军属和流民屯垦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