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雷之战3(1 / 2)

袂花江海口东侧,吴川县东五公里,博茂巡检司城。

李明忠最大的几条船为避风也退到广州湾东海岛,吴川博茂留有几十条舢板小船,在博茂堡的江对岸立有一座木制水营,与博茂堡夹袂花江而守。

北方鞑兵军旗和明军军旗在相距2公里的位置上遥遥相望。

南方远处淡蓝色的海天一线,河口淡水与海水颜色泾渭分明。

如林的桅杆从海平面升起,城墙上的明军发出一阵欢呼。

守将冷雄杰松了一口气,援兵来了。

看见桅杆到水师抵达还有好一阵,冷雄杰走到北城墙,向外观察。

城外空地上有几十堆烂木头,那是盾车和其他一些攻城器械的遗迹,再往后就是鞑靼人的军营。

由于鉴江河和袂花江的切割,战场上的鞑靼人实际分成了三个部分。

靖藩一翼绿营满编4000,下辖前后左右中5个营,自然不会全部出动,在广州还有几百人留守。连得成一路收降了不少明军,剃发后一体进营关粮,冷雄杰估计他的兵力在4000出头。

鉴江西岸是连得成本部主力所在,有3个营2500兵。鉴江东岸和袂花江西岸是参将曾养性的前营,袂花江东岸是守备江元勋的右营,两营各有7,官抗议,立即被撤职查办。靠着这种极端手段,二藩维持了大编制的骑兵部队。

秋季这些骑兵的弓箭又能派上用场了。骑射威力极差,骑射老祖宗蒙古人自从在建州那里搞到火枪后,用几十年的时间抛弃了弓箭,打猎全靠下马打鸟枪。

但明军野战能力极差,就怕骑射,他们不会密集步兵阵。

宋军以密集的步兵大方阵在河北平原与辽军抗衡,最极端的一次战例,数万人结成战斗队形,在辽军万余骑兵面前推进后撤几十里不乱。

明军进入火器时代,只敢让步兵松散结阵或是躲在车营后面,其战术立足点是依靠自己的骑兵。

步兵保护辎重老营,总兵参将们带着家丁才是真正的作战输出。没骑兵,明军就不会打野战。崇祯后期明军在骑兵、重步兵、炮兵上全面劣势,与鞑靼人难求一胜。

杨彦迪海盗出身的水师,没见过骑射。

冷雄杰卫所军官出身,知道骑射是怎么回事。

换成别的明军就等死了。

杨彦迪:“怎么办?”

“看狼兵的。”

冷雄杰带出来200多狼兵獞兵,这些少民兵上身披一件陈旧的棉甲,光着赤脚。前列藤牌,后列鸟枪或是弓箭,迎上绿营骑兵对射。

不比北方,博茂城外地面依然比较松软,耿藩出征数月,战马状态也不是太好,这会冲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