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七章:重要机密(2 / 2)

契丹人欢跃起声,带着马就要四处丢火把点火,却听屋子里穿出一个青涩男人声音:“且慢”萧炎生耳朵一直在听屋子内动静,此时听着屋子内有人发话,马上下令:“都先给我停下。”

辽人训练有素,将官令一出,所有的兵都停下了动作。萧炎生点点头,反对着屋子内喊道:“何人喊话,出来一见。”

叫出声的自然是袁元,刚刚千钧一发,他见这些人忧郁不决,就自己先给弄个停,不管能不能成,拖延下时间也是好的。

现在辽人要见他,为了大计,也只有影着头皮。他抖抖衣服,把自己弄乱的衣服搞整洁,再怎么不能堕了脸面。

他要出去,几个忠心手下不放心,拉着哀求,李良辅连眼泪都出来了,跪着拦在面前:“契丹人狡诈,陛下不可犯险啊,这一出去,全在契丹人箭锋下。”

一个上了年纪人哭着抱着自己腿,袁元觉得很荒谬,又不好说什么,只有解释道:“契丹人要杀我们,直接放火就是,何必如此麻烦,我去和他们一见,拖延时间,或有转机。”

李良辅还是不肯,他无奈。只有硬抽出腿,然后强硬道:“我意已决,今之事,若无外援,我等必死,降契丹也是无法,圣人言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若连这点耻辱都受不了,也只是庸碌之徒,忠伯你不会愿我庸碌一。”

李良辅被说的无语,只好放开手,擦着眼泪:“是我等无能,还请陛下当心。”

袁元点点头,走了出门。契丹人划的一排弓箭指的自己。把个小心肝吓的是扑通,扑通,差点没腿软。为了不丢脸,袁元装着脸上无事,还微笑着拘了一礼:“我闻辽国是北之强国,控弦之士数十万,南征北讨,威镇敌胆,今一见,方知人言有虚,也不过尔尔,我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也能让各位如临大敌,以弓马相对。”

袁元一之乎者也,大部分辽人听不懂,或者这就是外星语。但是萧炎生是学了汉文化的,知道他在讽刺自己,脸上也有些挂不住。想想也是,人家一个人出来,还是汉人中那些软弱的书生,自己这边又是箭又是刀就显得很掉价。

契丹人一直以来和汉人比,想要超过汉人,宋辽两国和谈后,辽国经常派些僧侣啊,学者啊什么的到宋朝挑战,其目的就是想超过汉人正统的宋。

现在也是一样,喜欢和宋人比,就是礼仪也要仿。这萧炎生在这样氛围下,自然也是一样,觉得自己人很丢人,马鞭一甩喝道:“都把箭给我放下。”

待那些军队都放下武器,他眯起眼睛对着袁元:“这位公子,牙嘴倒是很伶俐。”“将军谬赞,某只不过实话实说罢了。某见将军威武,敢问将军大名?”袁元轻飘飘的的婉转掉了萧炎生灵牙利齿,再加上有意示好,让这个家伙听了很舒服。

不由的就得意道:“本将是大辽千牛卫将军,征南先锋萧炎生,请问公子家事。”

“哦,某只是一商贾人家,略读了几本书罢了,不知道为何将军犯我朝境,还要对某和下人穷追不舍,若要钱财,某可以立个借据,将军放我等归去,当有万贯送上。”袁元瞎侃道

“哼”萧炎生当然不是傻子,空口白牙来个万贯就给你放了,手下不说死了那么人,关为了他们连大王军令都给违抗了。

他冷笑一声:“公子这商贾倒端的大,骑的是西域贡马,下人用的宋军制的手弩,杀我儿郎无数,不知大宋何时有这样的商贾,横插军政,本将倒是想请教下公子。”

袁元心里一惊,这家伙倒是知道很多。从细节中就破了自己谎言,宋朝虽然是重视商业,但是商业是不能作为军用(除了造船),这点和明朝不同,所以在打仗上一应供应宋朝都是由政府来承担,这样导致烦琐和效率低下,因此虽然宋朝是中国封建国库最丰厚的国家,可是一打起战来,那军费是花花的,以宋仁宗时候李元昊叛变为例,打了几个败仗,其规模说小不小,说大至少没有宋朝和辽国开战那么大,可是就这样把宋朝从真宗开始积累的财富就给弄瘪了,到后面居然出现财政赤字,没有办法况下,宋朝只有摊牌“及元昊背恩,国家发兵调赋以供边役……东自海岱,南逾江淮,占籍之民,无不萧然,苦于科敛。自其始叛,以至纳款,才五年耳,天下困敝,至今未复”《温国文正公集》。

要知道西夏不过小国,只是夹在宋辽之间才没有灭亡。宋和辽交战,特别是北伐一动就是几是万军队,宋朝设转运使,调集各方粮草,常常不够用。而一旦被敌人抓住这个弱点直接就粮尽兵败。而明朝采用屯田制,军队就地解决粮食,或者由商贾代政府运粮,政府发“盐引”,等分工协作制度,效率大高,成本大低,所以明朝来军费和宋简直没的比。

不过这萧炎生应该不清楚宋朝商业制度,但是拥有制式武器和好马是最大的破绽。别以为古人都是傻子,宋弩作为宋军主要战斗设备,保密是是很重要的,据说宋人在战败的时候,为了防止对方使用或者仿造自己遗留的下弩,通常整个砸坏,或者去掉重要机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