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举(11)(2 / 2)

粮价一跌,百工百业的各种产品的价格也跟着下跌。毕竟在古代,粮食时比真金白银更加宝贵的硬通货。百姓不识银子金子的多,但不认得白花花的大米的,还真是亘古未有。百姓们自然乐得享受粮价低,从而各个产品价格低的好处,但世家大族,巨商富贾却愁白了头。巨商富贾还好,到沧州商会一探口气,他们加进去的几率比较大。而沧州商会同样做生意,虽然在冀南照样倒了低价的霉,但沧州商会却有在国外赚钱的法子。只要这些巨商富贾投钱进去,组建船队,便可按照次数分红,总之,这家里的钱不会白花,囤积的货物,直接可以作为船队的货物,进行投资。

但世家大族就没落了,他们想加入沧州商会,被断然拒绝,当然了,话还是要说得好听:“贵族乃是百年豪门,清流至极,我等商人,贱民也,若是和你一起做生意,我们怕百姓议论,说我们高攀啊。您,请回吧.......”

一向给世族撑腰的地方官府也哑了声,粮价下降,解了他们蝗灾的苦,沧州商会还不揽功。任由那些刺史县令将粮价下跌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故而他们也在这件事情上给了沧州极大的面子。世族上访,一概称病不见,一旦躲都躲不过了,就敷衍一下找个小错,罚沧州商会一点银子了事。而沧州商会呢,认错态度极好,往往交罚金都是交双份!

冀南道,也收到了沧州上供的税收,一个沧州,比三个冀南其他州县!

有钱,就是有钱,别的什么官位啊,名声啊,土地啊,咱们都没有,咱们商会,咱们沧州,就是有钱!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