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方孝孺激动坏了,他摊上了一个好皇帝啊,如此虚心纳谏,如此仁慈贤明,如此循规蹈矩的按照圣人留下的方法来治理国家,约束自己,实在是难能可贵,翻遍数千年来的史书,这样的皇帝也不好找啊,他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个明主而感到庆幸和自豪,他决心倾尽自己的才华和心血来辅佐他,和他共同创造一个属于他们君臣的建文之治,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脸上挂满了感泣之情,慷慨激昂的说道:“启禀皇上,臣有话必须要讲。”
朱允炆万万没有想到他一直所敬重的大儒方孝孺先生会对他行如此大礼,立即走下御座,三步两步走到他的跟前,一把扶起他,十分客气地说道:“先生这是何必?快快请起,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朕一定洗耳恭听。”
方孝孺借着朱允炆的扶力缓缓地站了起来,又向朱允炆作了一揖,然后抬起眼睛直直地看着方孝孺,一脸心有疑虑,有待确定的表情说道:“臣听说先帝驾崩之前对皇上说过:‘燕王不可不虑,肃王不可不防’,是否真有此事?”
朱允炆愣了一下,不知道方孝孺为何突然说这个,伸手虚扶了他一下,示意他平身,脸上带有疑虑的表情说道:“是有这么回事,先生想说什么?”
方孝孺的眼睛里突然精光大盛,一改之前的斯文先生的模样,像一只猛虎一样,直直地盯着朱允炆,道:“既然这样,那陛下何不趁此次使者出使肃国的机会将肃王改封到内地?”
“这……”朱允炆万万没有想到方孝孺突然说出了这个方案,身子微微地震了一下,略带有一丝惊讶地说道:“这样行吗?肃王在西北干的好好的,对朕也很尊重,将他改封到内地得有什么理由啊。”
方孝孺的嘴角突然挂起一丝得意地微笑,站直身子,胸有成竹的捋着自己的胡须说道:“陛下乃是天子,天子将一个藩王改封到别的地方根本不需要理由。如果陛下怕肃王不满意的话,可以封他为吴王,让他改到苏州就藩。一来,这吴王是先帝称帝之前所用的王号,十分尊贵,诸王之上撒鸡汤的富豪们的意见——把房子卖了去创业,结果只能扑街扑到姥姥家去了。
要知道,除了至亲父母以外,谁也不会将自己真正的成功经验告诉你,因为那往往是见不得光的。
那些富豪们其实就跟朱元璋一个路数,前文说过,朱元璋能成功就是靠的施行寨粮,抓壮丁,躲在刘福通后面猥琐发育,以及逆天的运气,但是这些东西是见不得光的,堂而皇之的写在史书上撒鸡汤也是出于这个心理,他们是不会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你的,你跟人家非亲非故,告诉了你,你万一做大了将他们的产业比下去了怎么办?他们只会告诉一类人,那就是他们的儿女,他们的继承人。
人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尤其是那些脑袋精明到冒烟的富豪们,他们不会闲的没事干跑到网上跟你这个屌丝去聊天,去教你怎么挣钱,他们撒鸡汤的原因跟朱元璋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形象。
真的,你要是信了他们的话,年都能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