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关键的是,秦国现在只有李信这员大将拿的出手,如若是王翦还在秦国,给庞癝借几个胆子,庞癝也不敢如此兴师动众的伐赵,可偏偏现在王翦跑到了魏国,那就只能说明天意在魏而不在秦。
至于楚国,现在的楚国偏安于江东,即便项燕执意北伐,楚国的那些权贵只怕也不愿意吧!更何况楚国远离魏国腹地上千里之遥,如若楚国真的伐魏了,大不了魏国就舍弃了淮南地区给楚国,只怕他也得要一段时间进行消化才是。而那个时候,伐赵大军已然回返,楚国不还得乖乖的将吞下去的淮南地区给还回来吗?
故而,对于秦、楚两国是否动兵之事,庞癝还真没有几分好担心的。
在庞癝的执意坚持下,即便有诸多的朝臣反对,可最后商议的结果还是按照庞癝的意愿:五十万大军北上伐赵。
除却还需从洛邑地区调派十万大军北上之外,王翦麾下的三十万大军已然在邯郸城外驻扎,而刘季的十万人马却还呆在昌城,就是要等待王翦北上之后,刘季再给赵国一个突然袭击。
这是阳谋,即便赵国君臣瞧得清清楚楚,可因为兵力捉襟见肘的原因,他们也是没有丝毫办法可言。
此时王翦已经赶回邯郸,全力主持伐赵之事,赵国知道自己独木难支,故而不得不派出使臣向秦国求援。
秦王嬴政原本打算全力支持赵国的,因为在嬴政看来,如若赵国被魏国灭了,那么魏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秦国无疑。而在魏国的强大兵锋之下,秦国想要安全无恙的保存下来,只怕就是痴心妄想了,至少关中地区十有数字。而且,自宜阳被魏国占据之后,我大秦便没有了铁矿石的来源地,故而兵甲也有些供应不上,还请大王三思啊!”
李斯之所以如此说,盖是因为关中并无产铁之地,至于位于大后方的巴蜀之地,秦国也并未派人前去勘探过,一直以来,秦国的铁矿石来源主要都是由宜阳供给。
以前还不明显,因为秦国的府库中存了大梁的铁矿石,可随着战争的不断消耗,秦国的铁矿石已经趋于枯竭,故而李斯这才不得不站起来反对。
如果说只是因为粮草的问题,嬴政大可以下一道手令,向百姓多征缴一些税赋便是,可如果没有了铁矿石,那么秦国的一众将士难道要用收率、用牙去和魏国拼命不成?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