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赵率教(2 / 2)

挽明 富春山居 1793 字 2019-04-12

因此,如果说长城是京畿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遵化城便是京畿第二道防线,还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

因为得到了皇帝的极力支持,赵率教终于得以依托自己从辽西带来的本部人马为核心,整编了1万5千余兵力。除了重新修缮遵化城的城墙,恢复遵化的防御工事之外,他还在城东、东北、西面修建了3座西式棱堡,以作为遵化城的外围屏障,并用于驻扎军队。

不过当后金入侵消息的传来,这三座西式棱堡也不过才堪堪完成了2座,另外一座只是打了一个地基。而已经完成的两座棱堡,应当装备的火炮也仅仅只有三分之一而已。

不过让赵率教感到庆幸的是,起码遵化城较为开阔的东面,有了两个相互支援的堡垒,以他对建奴的攻城技术估计,没有2、3个月,后金也拿不下这两个棱堡。

城外两个棱堡驻扎了3000人,而城内则驻扎了近4000人,被他驱赶到三屯营的蓟州军也有近3000人,迁安城内1000余人,剩下的兵力则分散在长城沿线各关口,和临近关口的各处堡寨之中。

事实上接到了锦衣卫送回的后金大军侵边的消息时,赵率教是极力主张把前线的百姓、辎重先撤回遵化城,如果长城防线守不住,那么就把前方的军队撤到遵化、三屯营一带,然后依托城池进行坚守。

后金军队长途远袭,必然不能进行持久战,一旦军粮匮乏,就必然要退回去。到时明军自然就可以轻松的收复失地。但是遵化巡抚和几位蓟州镇的将领反对他这个建议,认为他畏敌如虎,不经一战就想要放弃国土,赵率教同他们争持不下,终于不得不同意让驻守三屯营的副总兵朱来,带领各处搜罗来的3000人马前往支援大安口、喜峰口等地。

但是现在看着长城上燃起的数道烟柱,赵率教终于感到后悔了,他当时应该再坚持一下的,有这三千机动兵力在手上,遵化城就稳当一些。现在把他们分散到长城各个关口,完全发挥不出多少用处来啊。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