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一天朱翊钧早就有所预料,可是这一天真的到来了,朱翊钧还是有些怅然若失。张居正死了,自己的心里面觉得空落落的。
走到龙书案的前面,招来小太监磨墨,朱翊钧提起笔来写了一句话:*******,*******!
见到张鲸走了过来,朱翊钧对张鲸说道:“把这副字送去张府,这是朕给先生的。”
虽然聊聊两句话,可是这样代表着朱翊钧对张居正的评价。这两句话的评价,自然是极高的,张鲸接过了这张纸,一句话没说,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朱翊钧的这两句话传出去,瞬间就把张居正给拔高了起来,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对张居正的评价。
不过也有人不开心,于是他们准备在试探一番,关于张居正的谥号就提上了日程。相比于朱翊钧对张居正的评价,这个才算是大家认可的盖棺定论。
总结一生的评价,全都在这两个字里面,没人能不在意。
“陛下,关于张首辅的谥号,内阁拟定了几个,还请陛下过目。”张四维将一份折子呈了上去,然后面无表情的退后一步,静静的等待着朱翊钧看奏折。
打开张四维递上来的奏折,朱翊钧发现上面的谥号有三个。
文正、文忠,以及最后一个文恭,看了这三个谥号,朱翊钧眼睛微眯,提起头看向了张四维。你们这个试探是不是有些太明目张胆了?朱翊钧淡淡的把奏折放在了龙书案上。
文字肯定没得说了,文正,这个是最高评价了,大明从立国至今,谥号文正的大臣有两个:李东阳、谢迁。
李东阳,以“柄国十”,怎么也不觉得中肯啊!
“传旨吧!”朱翊钧想都没想,直接开口说道。
看着张四维转身出去,朱翊钧目光也严厉了起来,你们既然想试探,那朕就让你们试探一个够,朕倒是要看看,你们试探了之后,到底会怎么样。
谁先跳出来,就把谁给打回去,这一次朱翊钧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事实上,朱翊钧这么做也考虑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安抚人心。
安抚的不是别人的人心,是张居正这一系人马的人心,或者说是改革派的人心。人亡政息,这个词语一点都不新鲜,朱翊钧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不要想了。
朱翊钧这么做也是在竖旗,改革派可以到朕这里来了,朕,以后就是你们的靠山。</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