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手翻起来,刷刷的。
看到精髓的地方,杜老师还会停下来,认真地跟着沈早早提供的思路进行解题。
“有这些东西在,我们出版社和沈早早同学都可以省不少麻烦,节约很多时间。沈同学,除了这些复习资料之外,你还有没有别的兴趣,好比写点什么的。我们出版社的人,真的特别乐意跟你合作。之前看了你的采访稿,其中有一个镜头特写了你的作文。沈早早同学,你以前的作文多不多,要不也拿出来看一看?”
沈国根、沈早早:“……”
辅导资料还没有搞定呢,杜老师是又想搞什么花头?
杜老师越说越兴奋:“沈同学,我是认真的。看得出来,你文采也非常棒,我们可以再考虑出一本作文书,也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学习。”
沈早早理科知识整理得非常系统又明了。
他离开学校好多年,但看了沈早早的这些复习资料之后,一些已经忘记的知识细节,这个时候都通通想起来了。
正因为知识经常不用,便不记得了,所以他现在已经很少具体参与编程当中。
他的任务就是负责看整体,看个大概。
沈早早的复习资料都能帮他这样的人这么快捡回旧知识,那对真正的学生来说,帮助应该更大才对。
想到新闻里播出的片断,哪怕他只读到了那篇文章的其中两段,他除了欣赏沈早早漂亮的钢笔字之外,也同样非常喜欢沈早早写的内容。
理科复习辅导资料,文科再来一本作文书攻一攻,很完美啊。
“还想出作文书儿?”
沈国根摇头:“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得一样一样来,别心急。我知道,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先把这个弄好了再说。”
这些都是枣儿的心血,这个出版社的人这么三心二意的,别把枣儿的心血都给浪费了。
“作文书儿?”
这个话题,沈早早比沈国根感兴趣多了:
“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能不能提一个要求?”
杜老师:“你说,我向你保证,还是二成的稿费,这个不变。”
看到了沈早早的这些“旧东西”后,杜老师是真的对沈早早充满了信心。
更何况,这个作文书最后是不是真的要出,还得看沈早早最后拿出来的作文的质量。
“其实我们出版社早有这样的打算了,国内的书籍实在是太少了,不够我们国内的学生看和学习。好比这个作文书,我们出版社都已经准备了不少时间,还收录了近二十篇好作文。但量没够,不然,也该出了。”
作为出版社工作的人,杜老师也是有“野心”的人。
他希望本国的书藉可以丰富起来,样种繁多一些。
别咱们国内的孩子想看点书,还总是只能买国外的,或者是中译英的。
听出了杜老师的心声,沈早早一本正经地道: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i>
/>
“既然这本作文书你们已经准备了那么久,也收录了一些作品。要是我的那些作文能通过,那可不可以先出这本作文书,后出理科的复习辅导资料?”
杜老师:“看你的作文质量。”
作文书的出版等于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只差好的作文儿了!
所以,只要好作文儿的量一达标,作文书出来的的确是比另一上类别的快多了。
沈早早:“杜老师,你在这里等一等,我拿件东西给你看。”
杜老师:“……不会这些作文集,你也准备好了吧?”
沈国根:“不好吗?”
杜老师:“好,好极了!”
要是他们的出版社想搞点什么东西,提供素材和资料的人都像沈早早这样,那何愁他们出版社不壮大,不能扬名?
沈早早这样的人,得让他们出版的工作效率提高到一个非常变态的程度。
沈早早拿来的是一本极普通、每个学生都在用的作文本:
“这些作文,你可以拿回去慢慢看。如果决定可以采用,能出作文书了,可不可以尽早把样书寄给我?”
“可以。”
杜老师接过一看,嘴张了张,这作文写得是可以啊。
跟他们出版社之前精心收集的作文质量完全有得一比,甚至还高了那么一丢丢。
沈早早是个文理全才?
沈早早:“当然,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就得辛苦杜老师多跑几趟了。改作文,没问题。”
杜老师:“改不改的,我说了不算,但这头一篇,应该没问题。”
现在的情况就是看沈早早这本作文簿里的作文,能用得上几篇,可以凑出多少量来。
因为唯有量足了,这本作文书才能出得出来。
“那麻烦杜老师了。”</div>
<div id="footlink"><a href="上一页</a><a href="返回目录</a><a href="下一页</a></div>
<div id="adbottom"><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cript></div>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