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目标,那么接下来就是操作陨星前往星系中心区域收取红巨星。
旗舰的舰载AI很快就在说明书中找到了具体操作步骤,这历史性的时刻自然是李乾亲自来进行操作。
捣鼓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在李乾的操控下中央控制室发生了轻微的震动,沉闷的声响从外面传进了中央控制器,听着像是距离极远的闷雷声。
身处陨星内部的感受就是这么多,可是从外部舰队的视角看去这个过程动静就要大很多。
首先是陨星的地表结构发生大规模的开裂,虽说刚刚启动的陨星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如此巨大质量体的速度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变化所具备的动能都是十分夸张的,地表松散的土层结构直接就被撕裂,不少表层物质随着陨星的加速被抛向了太空在陨星的运动的相反方向形成了一个由尘埃组成的拖尾。
停留在轨道上的舰队在引力的拉扯下被拖在拖尾的附近像是点缀其中的宝石。
伴随着陨星的不断加速,舰队在引力的拉扯下在陨星运动方向的后方做起了螺旋运动,因为加速度导致引力场的形变,舰队很难在现如今的高度上保持和陨星的同步运行。
在李乾的操控下,陨星始终保持着一个恒定的加速度朝着红巨星的方向航行,这是目前陨星储备能量所能支持的最大加速度。
不过随着陨星表层松散物质的脱离,陨星的质量也会有着轻微的下滑,加速度同样也会因为质量的下降而略有提升。
中央控制室内,主控显示器上跳出打开能量收集装置的提示,李乾随即点下了确认按钮。
指令发出后,陨星迎着红巨星光芒的一面地表突然剧烈震动起来,紧接着地面就开始山崩地裂,巨大的岩石被来自地下的力量掀飞旋转着被抛向太空。
密集的岩石因为高速脱离陨星的引力看起来像是流星一般飞快地掠向陨星的后方。好在这股力量将岩石推开足够远的距离,这才没让散落的岩石对后方的舰队造成什么威胁。
即便如此,在旗舰的指挥下,舰队还是开启了联合护盾以防意外的发生。
巨大的黑色晶石板从地下伸了出来,每一片晶石板都有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而这样巨大的晶石板一共伸出来数万片之多。
晶石板的作用有点类似人类科技中的太阳能板,但又不同于太阳能板。太阳能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二次能量转化下会存在能量损失的现象。这里的晶石板则是将获得的能量通过某种未知的方式直接收集到储能中心成为陨星的能量储备。
如果此时有人在晶石板附近就会发现,尽管此刻因为陨星朝着红巨星方向快速移动照射到地表的光线温度越来越高,可是在晶石板的周围却依然是一片冰冷,此处是阳光也无法温暖的区域。
这样的现象一直到半年后陨星来到距离红巨星1.5亿公里的轨道上时也依然没有改变。
1.5亿公里这么一个距离是陨星可以收取红巨星的距离,经过半年的航行陨星也收集到了足够多的能量,除了武器系统外其余模块基本都已经可以正常运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