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星的表面也开始出现融化的现象,那些来自小行星撞击留下的物质在高温下融化成为熔岩在表面流淌,温度极高的熔岩对于收取红巨星的能量发射装置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在黑晶板区域更是因为黑晶板对于外界能量的吸收大地没有出现一丝一毫融化的迹象,反而周围的熔岩在流入这个区域后迅速失温凝固成黑色的岩石堆积起来。
很快黑晶板区域就形成了一圈黑色的环形山,山的内部是一片寒冷,而外部则是炙热的熔岩。
8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到达,红巨星已经被压缩成到了月亮差不多大的体积发出明亮的白光,距离它比较近的星球表面早已成为了熔岩的海洋,陨星的表面也不例外。
持续的高温让熔岩海洋辐射出具有强烈红外线的光芒,眼睛盯着看时间稍微长一些就会感觉到酸痛,唯独黑晶板区域依然没有任何融化的迹象,看样子即使这么高的温度依然没有到黑晶板吸收能量的极限。
此时陨星开始向被压缩后的红巨星前进,在光线照不到的下方又是一阵地动山摇,数不清的岩石被巨大的力量抛向太空在陨星的身后流下一条淡淡地陨石带。
黑晶板为陨星吸收储存了大量的能量,这一次陨星加速的过程十分给力,几分钟内庞大的陨星就已经将自身加速到普通飞船航行的速度,半个小时后更是达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一。
这个速度放在现如今的宇宙飞船上肯定是非常拉垮的存在,就算是恒星系内价格低廉充当公共交通的飞船也能轻松达到十分之一光速,可是在一个几乎和主星相同体积质量更是主星1.5倍的陨星上这个速度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么说吧,此时的陨星如果保持这个速度撞向主星,它能够凭借自身的强度直接将主星撞碎而主体结构不会损坏,就算是没有任何的武器系统它也是一件可以轻松毁灭行星的超级武器。
陨星球体的下部表层物质几乎被完全抛离,厚达20公里左右的本体装甲缓缓向外打开露出其内部复杂的机械结构。
在中心区域是一个黝黑看不见底的通道,强大的磁力反应让这条通道在磁场检测设备上显示出犹如恒星般的亮度。
这里是被压缩完成后的红巨星进入能量核心区域的通道,当陨星与红巨星的距离足够近时通道内的磁场将与红巨星本身的磁场进行交互引导陨星进入合适的航线收取红巨星。
说是收取红巨星,可是由于两者之间巨大的质量差,整个过程看起来更像是压缩后的红巨星保持不动而是陨星调整位置进行主动的吞噬。
当陨星到达磁场干预距离后,底部通道内的磁场反应也达到了最大功率,在磁场的作用力下陨星摆脱了引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开始以椭圆形的曲线运动向压缩后的红巨星靠近。
在这个过程中陨星相对于红巨星的位置逐渐升高,最终达到相对红巨星位置的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