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上的完善都是小事情,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按照说明书上所说的内容用陨星消灭掉周围的天体成功将陨星从星系中解放出来。
这也是第一次测试陨星的威力,李乾和所有的将军们都是激动万分。
Y2317星系抛掉陨星后只剩下4颗行星,李乾选中了距离陨星最近的一颗星球作为首测的目标。
现在因为红巨星的消失,这颗星球的表面正在慢慢冷却,但是前期数个月的高温炙烤让星球的冷却速度没有那么的快,在红外扫描设备上,星球依然在对外释放惊人的热量。
李乾在主控屏幕上操作锁定了这颗星球,随机武器系统开始启动对这颗星球进行攻击前准备。
这个准备包括了星球尺寸的测绘,能量计算等等方面,进度条读完之后武器就将直接进入发射阶段。
在读条的时间内,攻击随时可以被取消,但是一旦读条结束武器就进入发射流程,届时攻击将无法取消。
当然了此时面对一颗可以说是必须要消灭的星球,陨星是没有取消攻击的理由,所以李乾和将军们在中央控制室内也是静静地等待进度条的走完。
整个计算过程是由陨星自主完成了,不得不说陨星的智能化程度是要差了一点可是计算能力真不是盖的,短短30分钟的时间就哇完成了计算。
这里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发射准备就要30分钟这时间也太长了吧?
的确,陨星的发射准备时间比战舰的主炮发射时间要久很多,不考虑充能时间的情况下战舰主炮从锁定目标到发射的时间都是按秒计算的。
战舰主炮的计算速度如此之快那是因为战舰主炮攻击时所需要计算的参数很少,简单来说主炮只管发射,至于发射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不在计算之内。
而陨星是需要计算彻底抹除一颗星球所需要的能量总和,这样综合计算到非常多的参数以确保发射的能量足够不会在打击完目标星球后再对其他星球造成误伤。
如此精确的攻击结果自然导致了计算量的增大,如果这个计算交给一般战舰的AI来计算,计算时间估计会延长到48小时以上。
话不多说,让我们回到陨星的攻击上。
随着进度条的读完陨星也正式进入了攻击流程,面向这颗目标星球的一面,地下伸出了大量的天线 。
具体是什么李乾也不晓得,说明书上并没有对这些攻击零部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只是看它们的外形十分酷似天线,姑且就称它们为天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