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苦一苦河北百姓吧(第一更)(2 / 2)

“是!”张大象认真的点头。

李承乾继续说道:“当年大军东征,父皇提前很早就修建了定州仓,当年一样是十万大军东征,之所以轻松一些,是因为那一战一半时间打的辽东,之后的一半时间打的才是平穰城,距离没那么远,所以运输压力不大。”

张大象点头,当然攻打辽东,最初的时候,大军甚至只在平州和幽州,后勤压力没有那么大。

“所以,朕当时提议,让少府从江南民间购粮,然后送到河北去贩卖。”李承乾平静的看了张大象一眼,说道:“江南的粮食在河北卖的即便是价格已经不低了,但是相比当时的价格,依旧低的相当可观,所以,河北的民心立刻就稳了下来。”

“那陛下为何此番不再行此策”张大象下意识的问道。

“少府没钱了。”李承乾摆摆手,道:“也不是少府没钱了,只是这一次战事之大,时间之长,少府的钱需要留作预备,不仅是现在,还是有大战之后,从江南购粮到河北,虽然小有收获,也能稳定人心,但一旦中间出事,哪怕是小事,也会影响大局。”

少府的钱是用来最后镇压的,这一次战事持续时间很长。

少府的钱如果轻易动用,很容易给有心人狙击的机会。

一旦少府的钱不够稳定,那么到时候乱的就不是一个河北,而是整个天下。

“那么让民间的粮商介入其中呢,让他们从江南够粮,运到河北,这样也能安抚一些人心。”张大象认真劝谏。

李承乾笑了,看向张大象,说道:“你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吗”

张大象一愣,拱手道:“请陛下赐教。”

李承乾淡淡点头,说道:“刚开始或许粮价会低一些,但时间一长,粮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涨上去。而且,你不能只让人家卖,不让人家买啊,到了秋后,他们高价购粮,然后到了第二年,再以更高的价钱卖出去……”

“那样就该杀人了。”张大象的脸色冷了下来。

“能从江南将粮食运到河北的,又岂是一般人家。”李承乾平静的转身,然后淡淡的说道:“便是你能收拾掉这些事情,朕也没有时间和心思陪他们玩。”

张大象紧跟两步跟上,想了想,他开口道:“陛下向来仁德,想来这种方法,陛下早有应对之策。”

李承乾没有回答,他走上了停工的乾元殿台阶上,看着眼前的整个洛阳城,淡淡的开口道:“爱卿所担心的,无非就是河北的民心不安,会有人动乱谋反。”

“是!”张大象认真的点头,说道:“一旦河北出事,整个粮道被断,军前是要出大问题的。”

“所以朕才让卢国公,张公,还有崔卿,房遗直和张延师一起坐镇河北,镇压一切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李承乾目光看向南方,轻声说道:“柳奭如今在四处奔波,清查盗窃赋税之事,等他做出效果之后,他就会前往河北。”

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他应该就能把握尺度,什么人该下重手,什么人该一眼带过,这样河北的粮食就能最大程度的运到军前。”

张大象轻轻点头,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懂的,但有的人却总是不知敬畏,贪得无厌,这些人是要被罢官抄家的。

“至于说河北的民心。”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三个办法。”

“请陛下示下!”张大象认真拱手。

“第一,加大河北府兵的招募。”李承乾微微转身看向河北方向,平静说道:“河北的赋税和徭役都很重,这一点朕明白,但相比于大唐其他地方,很重,但没有太离谱。

真正造成河北百姓压力过重的,是河北虽有府兵,但河北人招的却很少。”

需要支出的赋税正常是无法减免的,但如果家里有人能够成为府兵,所享受的免赋政策,将会极大的减轻一个家庭的压力。

正常来讲,河北几十个折冲府,应该有几万人的府兵,但实际上,这些府兵当中的河北人很少。

甚至就连突厥人,契丹人都能成为府兵,而河北人的机会却少的可怜。

河北人的压力是天下最重的,但是他们的出路,也是天下最少的。

当然,如果追溯原因,不管是窦建德,还有李建成,还有贞观以来大大小小的反唐力量,最后导致如今朝中这么针对河北也不意外。

李承乾在监国的时候,就有意的开始增加河北的府兵数量,增强河北中举士子的数量。

甚至这几年,就是状元都有两个。

连续两年的状元都是崔氏子弟,真以为他是胡来的呀。

为的就是打开河北人的上升通道,安定河北地方世家的人心。

加上重臣猛将坐镇,自己又在洛阳盯着。

这样,他自己才能安心。

“今年兵部会在河北加大府兵的招募数量,每个县都会有那么几十个人,加起来一个折冲府上千人。”李承乾看了张大象一眼,点头说道:“他们会调回军前,家中会免赋,这样能让人心充满希望,也能降低一下粮价。”

“是!”张大象看着李承乾拱手,他知道,这样的手段能给的百姓实惠不多,更多的只是未来的希望。

“第二,清查那些民怨极大,贪腐极重的贪官污吏,抄没的粮食以低价卖给百姓。”李承乾稍微抬抬手,然后说道:“派人在河北多传一些,让他们多感念朝中的恩德。”

“是!”张大象默默的点点头,作用依旧不大。

“第三。”李承乾抬起头,继续说道:“辽东地广人稀,这些年朝中一直想要增加辽东人口,但种种方法总是收效不大,爱卿是户部侍郎,明年可以在河北张贴公文,若是愿意移居辽东,三年内正常缴税,等大战结束,辽东免赋税三年!”

大战期间,便是辽东也不能免税的。

“辽东整体的租庸调比河北要低很多,想来应该会有人感兴趣的。”张大象轻轻点头,皇帝没有直接免了三年内的赋税,便是低税,但好处依旧不多。

“而且辽东春种要晚,河北春种结束,运粮去辽东,还能赶得上又一茬的春种。”李承乾淡淡的开口。

张大象呼吸一停,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军前大战,朕能够的办法也就这些,不过……”李承乾看向张大象,说道:“若是河北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那么移居辽东是他们最好的生路,而且正好赶上粮草运送,偶尔还有马车可以做,但如此都不愿意移居,那么便只能说明,他们还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他们还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张大象一时间默然下来。

李承乾抬头看向前方的长安城,轻声说道:“河北的事情,朕也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但你要清楚,现在还不是时候。”

张大象拱手:“敢问陛下,那是什么时候”

“高句丽三国全灭。”李承乾拳头微微握了起来,轻声说道:“只要高句丽三国全灭,那么大唐在辽东,甚至高句丽就都不需要驻扎太多的兵力,这样后勤的压力就能减少许多,如此朕再宣布减免赋税,吸引更多人移居辽东,这样辽东就能承担一部分河北的压力,朕适时再开始一步步取消河北赋税,如此,河北的问题,就能够逐渐的解决。”

什么事情都需要一步步来,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急。

“陛下仁德。”张大象轻轻拱手,他能感受到皇帝想要解决河北问题的心思,但是时局影响太大,只能一步步的来,而且皇帝的布局,是真的有可能让河北恢复正常。

“另外!”李承乾抬起头,看向张阿难,说道:“朕这边会咬咬牙,从宫里省出一些钱来,然后派人去将来购粮,最后抛除收购价,运费和人工这些成本,以最低的价钱,将粮食出售给河北百姓,这是朕唯一能做了。”

“陛下仁圣!”张大象立刻沉沉躬身,眼底深处是一片感激。

皇帝原本可以不用这么做的,他其他的布置已经足够朝中安定的度过这几年,只不过是苦一苦百姓而已。

但是,皇帝选择了和百姓同甘共苦。

这是仁君之道啊。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从端门方向传过来。

李承乾和张大象同时抬头看去。

一名风尘仆仆的千牛卫,带着风雪,从军前传信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