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暖暖也就为了紧跟时事而看报纸和听广播时会看一眼,听一耳朵,过后还是该怎样就怎样,她每天的日程还挺充实的。
不止是她,就连宿舍里的舍友亦是如此,一个个时间排得比苏暖暖还密,只有偶尔空闲的时间会义愤填膺地嘴上几句,其他时候?没时间。
苏暖暖觉得自己的大学宿舍生活如此和谐,除了室友没有奇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也没时间闹矛盾。
哪怕没有奇葩,可人的性格各有不同,相处久了总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可宿舍里一个个恨不得除了睡觉就泡教室或图书馆里头,还有忙着勤工俭学,难得放松聚一起闲聊的时间就那一点儿,没谁闲着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的出租小院,苏暖暖的生活大多都是平静无波的,没有遇到什么抓马大事件,就算有也大多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她最多凑个热闹吃口瓜。
学业顺利,感情顺利,交友顺利,这样的生活给她的心里带来极大的安宁和平静。
————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五月,气温渐暖,社会环境也越发松快,当真理标准问题的文章出现后引发的讨论火热程度好似要把五月直接带入热烈的七月。
不过由这么一个议题为起点京大的校园氛围也被激起了水花,如果说之前人人都抓住机会埋头猛学,现在校园里却时不时冒出这样那样的小活动,辩论或演讲比赛,校报刊稿件,甚至只是课间同学间的议论……
校园里的红色标语换上了新的内容,大学生们在各自的平台上尽情展现自己,释放天性,一种一直存在却掩埋压抑的活跃现象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虽然苏暖暖没有参加这些活动,也没什么天性想释放,全程当个吃瓜群众,可这些变化的出现还是让她产生了想喜极而泣的冲动,她终于不是在上高中冲刺班,而是真的进入活力四射,青春洋溢的大学生活了。
比较让苏暖暖意外的是不止校园里发生变化,连租住的小院都发生了变化——
崔老师和陆老师的女儿回来了。
那天苏暖暖和沈温言照常下课后回去,往常都是他们返校时才下班到家的崔老师一家居然已经在家,并且院子里还多了两个人,崔老师的女儿和孙女。
“你们好呀!我是崔雅雯,我比你们大,托个大,叫我雅雯姐吧,你们就是租我爸妈房子的两个大学生吧?这段时间我爸妈多亏你们照应,以后有什么困难或需要别客气也可以找我。”
照应?有,有吗?苏暖暖迷茫。
有没有照应过崔老师两口子苏暖暖不清楚,但崔老师的女儿和他们夫妻俩不像这点她是知道了。
倒不是长相上的不像,而是性格上的,可能也有点受下放那几年的经历影响,崔老师和陆老师都是性子很平和,甚至有种看透红尘的感觉,和面前热情爽朗的雅雯姐简直是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