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石振宏和江望川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白杨身上,充满了期待与焦灼。
白杨迎着两人的目光,神色依旧平静如水,仿佛他们谈论的不是国家下一代陆战核心,而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探讨。
他沉静地思考了几秒钟,然后,他微微侧头,对站在一旁待命的小李说道:“小李,去我资料室的资料柜,第三格中间,把那个标记着‘虎式’的牛皮纸文件袋拿过来。”
“是,所长!”小李虽然心中同样好奇,但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转身快步走向白杨的独立办公室。
“虎式?”石振宏和江望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这个代号,他们从未听过。
白杨没有解释,只是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呷了一小口,动作从容不迫。
他心中却是有数的。
这份资料,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他早已准备好的“礼物”。
重生以来,他利用研究所的资源和平台,明里暗里地推动了诸多基础材料、电子技术、精密加工等领域的发展。
看似零散,实则都是在为未来的关键装备打基础。
这份“虎式”坦克的概念设计方案,正是基于他对当前国内技术水平和未来几年潜力提升的精准判断,所规划出的一个具备前瞻性,同时又并非空中楼阁的蓝图。
他很清楚,以国家如今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实力,再加上他后续能提供的“关键点拨”,这份蓝图,足以让坦克技术,一跃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很快,小李捧着一个厚实的牛皮纸文件袋快步走了回来,双手递给白杨:“所长,您要的文件。”
文件袋看起来有些时间了,封口用细绳缠绕着,上面用黑色记号笔写着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虎式”。
白杨接过文件袋,随手解开细绳,将里面的文件抽了出来。
他并没有自己看,而是直接递向了对面的江望川:“江研究员,你先看看这个吧。这里面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关于你们提到的那个问题。”
江望川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有些郑重地接过了那叠厚厚的、散发着纸张和油墨清香的文件。
石振宏也立刻凑了过来,目光紧紧锁定在文件上。
文件第一页的标题,就让江望川的心跳漏了半拍——《关于“虎式”第三代主战坦克总体设计概念及关键技术指标预研报告》。
“虎式”……果然是坦克!
而且直接定义为“第三代主战坦克”!
江望川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整合、重点突破、技术均衡、模块升级”。
仅仅十六个字,却仿佛蕴含着无穷的魔力,直指他们之前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困境——系统整合!
他继续往下看,瞳孔开始不自觉地放大。
【总体性能指标(预估)】
战斗全重:约48-52吨级
乘员:3人(取消装填手)
最大公路速度:≥65公里/小时
最大越野速度:≥45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00公里
“三……三人乘员?”江望川忍不住低呼出声。
这意味着……自动装弹机?
这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属于极其前沿且难度极高的技术!
石振宏也看到了这一条,眉头猛地一挑,眼神中爆发出精光。
作为军方代表,他更清楚减少一名乘员对于坦克内部空间优化、自动化程度提升以及持续作战能力的意义!
江望川的手指有些微微颤抖,继续翻页。
【火力系统】
主武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炮,具备发射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杀伤爆破榴弹及炮射导弹能力。配备自动装弹机,理论射速8-10发/分钟。
火控系统:集成式指挥仪火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双向稳定器(炮塔及火炮)、第二代微光或热成像夜视瞄准系统、车长独立周视镜。目标:实现“动对动”精确打击能力。
“嘶——”江望川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一股热流直冲头顶!
125毫米滑膛炮!
自动装弹机!
炮射导弹!
还有那套听起来就无比先进的火控系统,特别是“热成像”和“车长独立周视镜”,这简直……这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却又觉得遥不可及的东西!
报告里不仅提出了这些概念,甚至对关键性能参数都给出了明确的指标!
“动对动精确打击……”石振宏在一旁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与渴望。
这正是现代坦克作战的核心能力!
江望川感觉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几乎要跳出胸膛。
他迫不及待地翻到下一部分。
【防护系统】
基础装甲:新型复合装甲(具体结构分层待细化,包含特种钢、陶瓷、非金属材料等)。重点加强车体首上、炮塔正面及侧面防护。
附加装甲:预留接口,可根据需要加装爆炸反应装甲(ERA)模块或格栅装甲。
总体设计:采用低矮外形设计,减小被弹面积。炮塔采用焊接结构,优化防弹外形。
辅助防护:集体式三防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烟幕弹发射器。
复合装甲!
又是复合装甲!
而且报告中还隐晦地提到了装甲的具体构成方向!
模块化的附加装甲设计,更是充满了前瞻性!
江望川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地盯着纸面上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动力与传动系统】